建筑工程发展规划
2023-12-26 19:03

  建筑工程发展规划建筑工程技术是兴建房屋建筑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技术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

  工程技术的开展,一切均应符合集团的总体战略、均应服务于房地产、建筑公司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学习同行业好的企业的同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产学研联合,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在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企业随建筑业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

  从工程技术层面来讲,集团的发展不一定是一味的将企业做大,产业链做长,而是通过科学发展,拥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能够具有整合社会化资源的能力,形成社会化力量、推动建筑产业化高效发展,打造成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实现提升质量、完善性能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节约能源、优化环境的目的。

  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网络,使企业的研发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信息化管理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技术创新能力能满足其相应要求。

  2.1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工程技术体系与组织机构框架,有一批专业人才,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2.1.1完善集团层面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而不是立足于点、线上的管理,以保证集团工程技术全面发展。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1)房地产、建筑公司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企业自身的标准、规范书库,整合现技术档案室与相关技术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与承包业务相适应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

  2)集团组织修订与完善企业设计标准、施工工艺标准,完成相关审稿定稿工作。

  2.1.2建立一支能够适应建筑市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住建部的规划,现阶段执业以施工管理为主。其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全面性,应具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工程总承包(不是施工总承包)的能力,成为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资格的获取,得到业内同行的认可,今后工程技术人员的聘用与培养,应紧紧结合一、二级建造师的发展方向。

  2.1.3努力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申请政府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充分利用住宅产业化的研究检测等设备为提升建设集团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对新员工、老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鼓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搞小革新、小发明。

  对集团技术进步或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技术成果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或研发基金。重点考虑应用性技术的研究,也可考虑与产学机构、政府及行业协会合作的公益性研究。

  2.2加强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与总结,形成先进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做好、做足工程技术的传承。

  工程技术的根基在于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只有将各个工程项目管理做好,才能保障集团房建版块的工程技术的总体真正的进步,一切脱离工程项目管理本身的工程技术,都只是纸上谈兵。

  2.3.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加强技术中心的建设。使集团总工室成为承建“高、难、尖、新”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中心。领域涵盖住宅产业化中的各种材料及部件的生产、检验,模拟各种自然因素的试验,工程建设中构件、部件在各种工作状态的性能检测等。针对技术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新技术类型应用多的工程,从项目开工之日起,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积累数据,进行科研攻关,为争创科技示范及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做好必要的数据基础。

  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技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应用特种水泥和高性能水泥、新型墙体材料、轻质高强等新型建材,开发或应用以固体废弃物或废旧建材为原料的建材回收利用及再生技术。

  2.3.2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清晰:这两者无疑应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它创造了对新建筑的描述,成果表现为图纸和设计说明等设计文件。施工阶段是以管理和组织为重要特征,需要界定有关活动和资源,从而将设计变为建筑产品的过程。因此,设计和施工的工作彼此应该相互联系、建筑应该积极参与设计管理,这样方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建筑产品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设计能与施工有机结合,形成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提升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4.1技术管理理念的变化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其趋势集中体现了服务社会、以人为本、提高效率的管理理念。

  工程技术人员要建设具有更低生命周期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建筑,要用新的、环保、清洁的技术,以及高效的管理来取代或者革新传统的生产方式。

  从产品角度而言,注重为使用者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更绿色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从管理角度而言,人越来越成为工程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

  将安全、健康、公平和廉洁的理念运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去。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康文明施工的措施、公平、廉政制度的完善,会为建造师们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更有价格优势的建筑产品、生产的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要求,始终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通过新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的提高和应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建筑成本、质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技术管理上不断地进步。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正逐步地由单一的专业性管理,向整合各个阶段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全过程项目部管理抛弃原有的概念、设计、施工的建设程序,转而采用一种更具整合性的方法,以平行模式,而非序列模式来实施建设工程项目活动,整合所有的相关专业部门参与到项目的概念、设计和施工的整个过程,强调系统集成与整体优化,不但能缩短工期,还能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1)、建筑设计需要管理: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的起点,是项目开发目标具体化的第一步。设计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目标的实现,无论是从工程质量还是投资效果或者进度来说,都具有重大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2)、有效的管理能及早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建筑设计所需要的资源相对较少,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影响重大,一有失误,损失巨大,来自建筑业的常识:建筑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设计造价的5%--10%,但正是这个小费用,对建筑造价的影响度高达70%--80%,因此,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

  3)建筑设计需要有效的参与机制: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效率是一对矛盾。设计过程需要听的意见多、需要讨论的时间长,需要有关方参与的程度深、需要考虑的方案多,更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这样的设计质量才会高,设计成果才会更科学。当然,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集中快速的设计当然高效,但这样的设计,一旦出现错误,损失的不仅仅是成本,还有时间。它在损失方面也很“高效”。因此,高质量的设计,需要有效的机制,设计管理核心应该是多方参与,群策群力。这需要相关的设计参与者和管理者能明确工程项目的目标,尽早共享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沟通、协商,将来自设计、施工、管理等不同领域参与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恰当的反映在建筑设计中,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

  4)建造师在设计阶段的管理目标:建造师参与建筑设计应从自身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角度,提出具有实践性、经济性和可施工性的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法。

  5)精益建造:精益建造在建筑业上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改进工程质量,减少浪费。强调施工中持续改进和“零缺陷”,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从而实现建筑业利润的最大化的系统性生产模式。精益建造更强调面向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控制,更好的保证项目完成预定的目标。

  传统的建筑工程承包模式是设计-招标-施工,它是我国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承包模式,但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随着行业越来越国际化,设计-建造模式(DB)、设计-采购-施工(EPC)等承包模式已经悄然走进我们。这样,承包商将介入项目的前期管理(包括设计)、后期管理,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承包的利润,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效率。

  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变革,该模型利用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BIM能有效地促进建筑项目周期各阶段知识共享,将设计、施工、运营融为一体,建筑企业之间多年存在的隔阂正在被逐渐打破,提高所有参与人员的生产效率。

  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检测分析,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取最佳的施工方案,从而指导施工。虚拟施工本身不消耗施工资源,却又能事先看到并了解施工过程的结果,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风险,增强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

  近些年,全球、全国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高度不断攀升,跨度不断增大,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施工难度不断增加,这一过程中,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以房地产、建筑施工为主业的我集团,如何能适应大形势,如何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自己?

  建筑业是典型的立足于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可回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下,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向建筑工程技术渗透,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业内发展的潮流,工程材料的绿色环保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轻质高强的材料大量使用在结构工程中,除了满足高、大、复杂的结构形式外,充分体现了发挥结构潜力,降低材料用量的原则,而绿色施工更是实现“四节(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一环保”的关键环节之一。

  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少的建筑。其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源,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要发展绿色建筑除了遵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指导》设计外,还应集成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智能控制和绿色配置等高新技术等,具体如:立体绿化、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垃圾分类处理、指纹门禁、无机房电梯、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水回水利用系统、隔声降噪林、人工湿地、外墙保温体系、外窗节能、太阳能时钟、变频多联空调、自动平衡通风系统等。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技术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技术水平并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越接近总成本曲线的临界点越好,越接近此范围的绿色施工技术越具有适宜性。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的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

  2017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明确为我们指出了绿色施工的方向: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建筑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施工噪音控制技术、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透水砼与植生砼应用技术、砼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均可作为绿色施工突破渠道,了解以上这些技术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一些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一是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括两种技术:

  1)、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大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

  2)、将降水所抽的水体集中存放,用于生活用水中洗漱、冲刷厕所及现场洒水控制扬尘,经过处理或者达到水质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用水、砌筑、抹灰用水等的回收利用技术。

  1)、雨水回收技术是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降尘、绿化、和洗车,经过处理的水体,可用于结构养护、现场砌筑抹灰用水等回收利用技术。

  2)、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等处理后,循环利用的技术。

  再比如:砼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在砼浇筑完成后,用钢管压滚压平提浆,刮杠刮平调整平整度,或者采用激光自动整平、机械提浆方法,在砼地面初凝前铺撒耐磨混合料(精钢砂、钢纤维等),利用磨光机磨平,最后进行修饰工序,地面一次性成型施工工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具有避免地面空鼓、起砂、开裂等质量常见问题,增加了楼层净空尺寸,提高地面的耐磨性和缩短工期等优势,同时省却了传统地面施工中的找平层,对节省建材、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近些年,在国家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各企业将寻求转型升级作为重点,作为以房地产、建筑为主业的我集团,转型升级怎样走?我们知道,房地产、建筑企业工地是基础,只有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实现智慧工地,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本生效,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

  智慧工地,简单讲,就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施工项目现场参建各方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消除各种浪费,持续改进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智慧工地是实现智慧建造、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的基础,正真的智慧工地,就是把握从开始到项目结束的每一个环节,人机料法环缺一不可,完整的智慧工地应该是:

  人,通过穿戴智能装备,如: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鞋、智能安全手环、智能安全服和智能安全带等,实现现场人员的实际工作状态实时在线记录和实时提醒,工作联系便捷及时,员工的身体状况实时在线记录,安全状态智能化管控和提醒。

  机,通过在设备上安装车载终端或无线设备控制器,实现设备的实时在线管理,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转记录和能耗状态,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料,通过物资称重影像管理系统进行物资管理,实现材料管理的数量总控,最终实现工厂化作业和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推广,将是现场材料管理的理想目标,也是实现智慧工地的重要基础之一。

  法,通过智能终端,实现了移动管理,通过移动智能终端APP进行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现场的管理,通过视频型智能安全帽可以实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远程对现场指导帮助和远程监控,可以为企业留下宝贵和有价值的一线数据,还可以实现对隐蔽工程的拍照或录像,留作真实可靠的影像资料档案,为今后的查证留下真是可靠的依据。

  环,通过危险源的标签,物联网报警装置,防塌监测,边坡监测、瓦斯监测、防倾覆监测以及远程视频监控,实现对现场各种状态的监控和预防,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传输到现场的每一个人和管理者,实现零距离管控,从而降低工地的各种风险。

  在国家的宣传导向上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行业中许多企业已经积极的行动起来,投入到装配式的运营中来,尽管也有对装配式建筑(PC)有不同的声音,但不得不说,装配式建筑(PC)终将是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所以企业能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装配式建筑(PC),如何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智慧工地等相匹配的装配式建筑(PC),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客观的讲,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在政策法规、市场管理、规模化推广、专业化分工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少实质性纽带,在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各个环节还是以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主,缺乏系统的集成,使产业化住宅的运作难以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最大障碍。但在国家大的经济背景下,探索以标准化设计取代设计施工分离,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取代密集型的手工方式,以预制装配式现场干作业取代湿作业,以一体化装修取代二次装修,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手段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必将是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

  现阶段,我集团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太现实,但对部分构件进行预制、安装已是必然,预制化粪池、路缘石、排水沟槽、盖板、路灯基础等等小型构件的预制、安装,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减少现场湿作业,将解决多年以来各个工地钢筋短头、砼尾料难以处理的难题。

  EPC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它以合同关系简单(对业主而言)、缩短工期、利于投资控制等原因,已经越来越受到业主的喜爱,因此也成为近几年业内的热词。由于EPC工程总承包组织实施方式,符合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规律,更解决了行业内设计、施工的矛盾,与平行承包方式相比较有着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国内建筑市场,EPC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所以EPC承包模式的开展,为更多的业主“量身定制”,必将是我集团发展的另一方向。

  BIM的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BIM技术为载体、与 EPC、智慧工地等管理相融合,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房建版块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的建立,使各单位、部门岗位清晰、各负其责、有法可依。

  解决设计、施工各自为战的瓶颈:通过EPC承包模式、BIM技术的运用,在集团内部将设计、施工有效结合,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施工细节质量的提升:工程技术的进步无疑会对工程质量提升有所帮助,但细部的管理到位与否,也将是我们提升工程质量的另一个渠道。

  加强水、电、空调、新风、燃气等的安装管理:以上工作内容,一直是住宅建筑的一部分,但由于这些内容工程量相对土建量不大,专业安装工人少,是我们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实际操作中,多是包给专业班组,疏于管理,多依靠班组的自身责任和能力。

  装修与总包的衔接:随着精装修工程量的越来越大,总包项目部与装饰单位间的交验问题越来越多。

  国家的经济形势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多的企业开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就是说,企业过去多是以高速发展,依靠“量”来生存,而现在企业要保持长盛不衰,要向以品质提升为主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除了管理上要吸收一些好的东西,丢掉一些不足,作为以房建为主业的我们更要在工程技术上做足功课,即,以工程技术突破作为手段,更早更快地使我集团完成由“量”向“质”的转变,以适应大的经济环境,为实现百年老店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