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百年·工業印跡 用記憶成就歷史建筑美的厚
2023-12-22 01:36

  楊浦百年·工業印跡 用記憶成就歷史建筑美的厚度為進一步加強工業遺產非物質遺存的搶救保護力度,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后邀請“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寶妹、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等一批曾在楊浦濱江生活工作的老勞模、老職工代表,參與濱江開發、規劃的資深專家學者代表,以及建設者代表,以親歷者“口述歷史”的方式,用鏡頭語言展現楊浦工人階級的蓬勃奮進、百年工業的崢嶸歲月,匯聚成

  本系列專題片由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員會、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聯合出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導,第五集《用記憶成就歷史建筑美的厚度》,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伍江將帶你走進楊浦,共同探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

  “我們今天挖掘的這些歷史,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歷史,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

  建筑既承載著人們對自身生存空間的審美思考,又同時構建出新的審美環境,影響著社會的公共審美。

  2013年黃浦江兩岸地區被確定為上海城市功能轉型重要空間載體,楊浦濱江生態岸線開發同年啟動 ,在上海“一江一河”公共空間貫通和品質提升的重要實踐中,如何為人民城市建設注入創新活力,貢獻智慧力量,成為許多專業人士的重點聚焦。

  曾任上海市規劃與土地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的伍江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長期從事西方建筑歷史與理論的教學和上海近代城市與建筑的歷史及其保護利用的研究,著有《上海百年建筑史》等多部專著。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市級教學科研成果並屢獲殊榮。

  接下來讓我們跟隨這位建筑學專家一同思考、感悟:在城市有機更新的進程中,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意義!

  伍江教授認為,首先在我們談到一個建筑的文化價值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初始的文化價值會逐漸凸顯,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的推移,疊加進去的文化價值會不斷的厚重。在保持建筑物質價值的提前下,還應不斷地呈現其文化價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曾經人類創造的這些物質產品,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逐漸的消失。”

  其次,“一江一河”濱水公共空間是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最大實踐區。“目前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活著的文化遺產這一概念。上海的研究從90年代開始,每隔幾年就公布一批優秀歷史建筑當中,包含了一批工業文化遺產,楊樹浦水廠、楊樹浦發電廠都在這裡面。”在伍江教授看來,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保護,留住城市變遷軌跡中的印記,厚植楊浦歷史文化底蘊,上海楊浦做了非常好的嘗試。

  同時,針對保護文化遺產如何去修繕,讓歷史文化活在當下這一關鍵問題,伍江教授又指出:“向全國乃至於全世界范圍內展現出一種我們中華民族對待工業文明的正確態度。”目前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活著的文化遺產這一概念,我們要把文化注入到工業遺產中,讓市民在工業遺址上休閑、會友,進行文化並且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適應性改造利用,讓歷史文化活在當下的一條道路。

  伍江教授認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是對於生命、對於歷史、對於記憶、對於情感的尊重。“我自己覺得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遺產,隻有整個社會對她的感情被調動起來之后,大家都認識到這個價值是每一個人的,不是領導的,也不是專家的,這個時候大家才會全力的保護它。”工業遺址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文字記載、實物,這些都生動的呈現了過去的生產、生活。需要由專業的工者作來挖掘、告訴大家重要性﹔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專家一起共同打造一批可以展現成果的空間﹔需要讓老百姓置身其間設置處地去感受:原來工業文化曾經那麼輝煌,原來工業文明經過改造之后也挺漂亮的。

  片尾處,伍江教授滿懷深情講到:“如果說有什麼寄語的話,我就希望在我們的手裡,楊浦濱江能夠歷史文化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挖掘,越來越多的展現,同時跟我們當下人的生活越來越密切。”

  2019年楊浦濱江南段5.5公裡全部打通,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在“一江一河”的水岸匯聚﹔生態之美與人文之光,在步移景異的濱水長卷上徐徐展開﹔一條兼具顏值及內涵的百年工業文明展示長廊鑄就了楊浦濱江的一岸璀璨。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