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三角看改革开放丨苏州工业园区首任总规划
2023-12-17 10:18

  从长三角看改革开放丨苏州工业园区首任总规划师时匡:29年一张图变成一座城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一路走来,长三角地区始终引领改革风气,勇担开路先锋,保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朝气和锐气,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习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荔枝新闻寻访多位“探路先行”的亲历者,从长三角看改革开放,通过他们个体故事与时代发展的交融,感受改革浪潮,聆听奋斗回响。

  从“姑苏城东、水田洼地”,蝶变为“创新之城、非凡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29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拔节向上,成为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看苏州的重要窗口。闻名遐迩的“园区经验”成为苏州奉献给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宝”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它的起步比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晚了10年,但后来居上,更实现了超越、腾飞的奇迹:用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用15年实现了“四个超千亿”,用22年跃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并连续保持了“七连冠”。

  时间拨回到1993年,苏州工业园区进入筹备倒计时。彼时在苏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总建筑师的时匡被调任至园区出任总规划师,并工作至退休。“规划先行”是园区建设伊始就定下的“规矩”。他和国内外的同行一起,历时一年多,编制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此后从总体到详细,再到保障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办法,硬件和软件并举,保证了这项跨世纪工程的实施。

  出任园区总规划师的十多年,在时匡眼里是一段尤为难忘的日子,他眼见着曾经的洼地被建成了一座冉冉升起的新城,就像伴着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一路茁壮成长。“这里实现了二十多年前的想象,园区的未来依旧可期。”时匡说。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档案馆里存放着一张绘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规划效果图。当年,园区总体规划确立后,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现园区未来面貌,规划师们委托专业绘图人员,勾勒了一幅环金鸡湖的远景样貌。

  2023年7月5日,习总书记在园区考察时,展示中心内陈列的手绘规划图与园区实景对比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今昔对比,实景照片同规划图惊人地相似。“建筑的轮廓线、高低位置、景观设计等都包含在了这张图里,全过程实施了设计图,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效果。”时匡回忆。在那个视规划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年代,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熟经验,形成了从宏观指导到具体操作的庞大规划体系,并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规划即法”的原则和理念,极少对规划进行结构性变动,从而呈现出“心想事成”的图景。

  同时,园区还确立了“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方案,由此带来的直观体验便是园区批复建设后的头几年里,似乎迟迟不见“成效”。“园区宣布启动后,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都想来园区看看成果,但来了以后,地面上几乎没什么建筑。”时匡说,“我们扎扎实实地从地下基础设施做起,把管网、道路铺设好后,再建设地面上的厂房、住宅和商业体等。参观的人来,只能解释规划和前景。但过了几年,地面上的建筑一下子全部起来了,并且是规划有序的建筑,标准高得多。”

  高标准建设也收获了外界的高度评价。“我们1994年拿到的发展蓝图与园区现在的实际模样十分接近,这在中国其他地区是罕见的!”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是进入苏州工业园区的第一家外资企业,其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成春曾向媒体回忆。1998年4月,美国全国郡县协会访华团到访园区,并在之后的访问报告中提到,今后在介绍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时,将推荐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首选投资地。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许多地区在打造产业园区时普遍以工业集中区为建设思路,然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则是一个“由产业为主导,带动人口集聚,带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城市,一开始就把园区里老百姓的生活一起考虑了,而不单单是建设工厂,相当于当时别人还是1.0的版本,而我们直接大胆地进入了3.0阶段。”时匡形象地解释道。

  正是出于这样的规划理念,翻看苏州工业园区早期规划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不同色块区分的土地开发功能,包括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及教育、娱乐、商业、医疗等各种配套设施用地。时匡介绍,在空间布局上,苏州工业园区以一条由西向东的轴线与苏州城主轴线相对应,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岸高层建筑群,和湖西岸的“东方之门”相对应,构成苏州工业园区的中轴线,并融汇进苏州城的中轴线年来园区的功能分区持续优化,金鸡湖商务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板块发展方向更聚焦,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圈日趋完善。

  “园区在规划设计上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开创产业新城模式、开创国内首个景观规划,引进并率先实践邻里中心。”时匡说。不同于以往“马路开到哪里,商业就开到哪里”的“蔓延式”布局,邻里中心采取点-块状结构布局,以邻里中心为圆心打造500米服务半径,将商城、农贸市场、社区诊所、书屋、便民站等服务设施集中起来,推出一站式服务。同时按照商业服务规律,相继规划了大于邻里中心的商业服务中心,在园区中央打造中心商城,以更大规模、更多种类的商品,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

  在时匡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最鲜明的性格就是敢为人先、敢首创。在这片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一代代建设者们敢想敢干,在产业发展、科技进步、金融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人才培育、体制创新等领域不断书写下新的“第一”,持续输出“园区经验”。

  经过规划设计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远景,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不同层级高度的建筑区域。受访者供图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正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整装再出发,已集聚起生物医药相关企业超2300家、纳米技术应用相关企业超11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500家。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背后,是园区的超前谋划。时匡记得,早在规划伊始,园区的产业定位就瞄准了高科技产业。2006年园区开始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超前的产业布局也体现在了规划的严谨计算和开发建设的“三思而后行”中。为了保证工业、住宅、商业用地占比的科学性,园区的初代规划师们结合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实际及预测情况,反复推演测算,形成最终规划图纸。“在开发建设方面,园区做了周密的考虑,在保证规划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根据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逐步有序地实施开发建设。”时匡回忆,金鸡湖沿岸10公顷的土地是园区规划用地中“最珍贵、最具标志性的地块,整整‘藏’了20年。”随着园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在经过一系列城市设计和项目认证后,该区域才启动开发建设。2015年8月,位于金鸡湖西岸的“东方之门”封顶,几年后,东岸的“国金中心”落成,园区现代化新城的样貌愈发清晰。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入口,其规划特色是园区内所有高校、研究所不设围墙,公共设施融入城市,全民共享。 受访者供图

  “高科技产业一定有高素质的教育科研作为支撑,我们就在园区独墅湖边上规划了一个25平方公里的高教园。”时匡说,高教园参照国外形式,不设围墙,面向社会开放。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主要创新策源地,面积较最初规划时扩大了一倍多,5000余家创新型企业、33家高校、15家科研院所齐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涌动在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苏州工业园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吸收借鉴了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国外先进经验,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一点点描绘出园区今日的样貌。”时匡说,作为“探路先锋”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借鉴来的经验消化、吸收、再创作,一步一步把看不见的“水下石头”变成河面上的“航标”。退休后的时匡,仍在用镜头记录着园区一点一滴的变化,他期待着这片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土地能创造出更多奇迹。通过这扇窗口,高水平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图景。

  信长星在省委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质量建设金融强省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许昆林主持 沈莹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