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十篇
2023-12-16 14:00

  建筑规划十篇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和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性建设建筑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水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线以及其他工程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负责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辖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管理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实行批前公示制度。下列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前公示:

  (一)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医院和其他大型的公共建筑及组团以上居住区住宅建筑;

  (四)市和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七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范围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管理。

  第八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必须避开地下活动断裂和地下文化遗址丰富的区域。

  第九条新建居住区、成片改造区的各种配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同步建成。

  新建居住区应当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商业用房,其单体住宅建筑不得混建商业用房。

  第十条已经按照详细规划建成的居住区内,未经批准调整规划不得新建、扩建任何建筑。

  第十一条建筑物扩建、改建和恢复性建设,涉及结构安全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应当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并取得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当保持建筑物新旧部分外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协调。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和详细规划或者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建筑设计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做好竖向设计。室外工程、建筑小品、绿化、夜景灯光亮化等环境设计应当与建筑设计同时报批。

  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和居住区等,应当按照规定同步设计相应的停车场(库)。

  第十五条设置室外雕塑、建筑小品及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等,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批准的位置、形式、规模和使用期限等要求实施。

  在主干道、商业街、广场及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及其周边地区设置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专业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新建、扩建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将该设施的设计方案与建筑单体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报批。

  第十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在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前应当经相关部门同意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相关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审定。

  第十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应当简化审批程序,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审批内容、依据、条件、程序、办理期限、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者补正,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应当取得《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发给《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选址意见书》。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申请用地或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建设的,应当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用地位置和界限,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证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室外环境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三)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图及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审批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手续,持定位报告单、测绘放线图和施工许可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验线开工。因正当理由不能验线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申请延期,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逾期未验线开工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规划审批事项。确需更改的,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变更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名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相关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批后管理,及时查处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建筑工程验线开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工地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四至关系等规划审批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建筑工程竣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规划管理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验收不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规划验收内容包括:建筑的位置、层数、标高、平面、立面造型、外墙装饰材料和色彩,以及室外环境和设施等全部规划管理的内容和依规划审批要求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设施。

  第二十八条建筑间距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消防、防空、抗震、防灾、卫生等规定,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与住宅(宿舍)、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或者新建、扩建以上被遮挡建筑与原有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必须同时符合日照间距要求。

  第二十九条遮挡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时,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日照间距系数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为:

  (一)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六。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八;

  (二)遮挡建筑的短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遮挡建筑的高度不超过十二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九;高度在十二米以上不超过十八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八;高度在十八米以上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七。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但都必须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遮挡建筑与被遮挡的学校、托幼园所的活动场地的建筑间距,以场地外缘为准算起。

  第三十条遮挡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或者遮挡建筑无法确定长边、短边的,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被遮挡建筑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确定,并应当保证被遮挡建筑在大寒日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不少于二小时。

  第三十一条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不平行相对时,其建筑间距以其最近端为准。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均为长边或者短边时,按照相对的长边或者短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分别为长边和短边时,按照长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但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夹角大于六十度的,以另一相对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十二条遮挡建筑的背面有两处以上凸出部位(阳台顶板、雨棚等与房屋檐口齐平的突出物)宽度之和超过十四米且超过建筑总长的三分之一时,应当以该凸出部位外缘为准测量间距。

  第三十三条被遮挡建筑的居室或者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者疗养院、医院病房有两个以上采光面或者两个以上采光窗,以主要采光面或者主要采光窗计算日照间距。

  (二)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设采光门、窗,擅自变更使用性质或者擅自变更为居室、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的;

  第三十五条挡土墙、广告牌等构筑物与被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建筑物临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其与用地界线应当有一定距离,与用地界线外的建筑物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分担建筑间距。

  第三十七条临时建筑的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确因工程建设和其他特殊需要而建设的,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

  第三十八条不得在车行道、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消防通道、建筑物防火间距、绿地和地下埋设管线的区域内修建临时建筑。

  第三十九条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年,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十条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使用期满或者在使用期间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时或者建设临时建筑的目的实现时,使用单位应当拆除,恢复原貌。

  第四十二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检举违反城市建筑规划的行为,有权投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接到的检举、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投诉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就涉及其相关利益的建设行为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无故拒绝查询人的查询要求。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其中属于商品房建设的,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的商品房价格处以罚款:

  (六)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改作他用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着变化着自己的样子,改变着它的形态,日新月异。在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要将建筑的管理和城市的规划充分的结合起来,将这项工作逐渐完整化、系统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并且走向生态良好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城市中,建筑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城市的历史其实就是建筑的历史。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的影响可以说是全局性的,它影响着建筑的全部过程并且起到决策作用。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建筑之间相辅相成,并推动城市的发展。

  每一次的建筑,都是需要很多相应条件的,比如说像经济上的、物质上的条件就属于外在的硬条件,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与此同时,进行建筑也需要着各种的软条件,比如说与建筑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国家政策以及政府的效率等等,这些则是由城市规划管理给予提供以及营造的。简单的说,城市规划管理用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对建筑设计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并随之采取组织公平竞赛投标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介入到建筑的设计市场中,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建筑氛围。

  在我国,城市可以说是汇集了各种设施的集合体,包括街道、园林、管道、线路等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当然这其中也需要有一些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公共建筑,例如、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卫生间、工厂、居民区等等,这么多设施、建筑,如果城市规划没有到位,不敢想象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城市规划是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的,它是通过建筑管理逐步变物质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建筑管理中城市规划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它是建筑建设的依据。只有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建筑管理才能正确掌握规划的原则,按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修建和管理,真正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建筑往往是自发但比较分散以及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行为,而建筑师也主要站在为业主服务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以此获得利益报酬。所以,通常情况下建筑师很少去考虑建筑的方向性问题,比如说城市的风格特征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建筑师都是为了利益工作,都不考虑这些方向性的问题,但如果说建筑师有所考虑的话,往往带有偶然性的,而且,一旦这种有关方向性的设计与业主所要求的设计产生了严重矛盾的时侯,仍然是会被摒弃的。正是因为这样,城市规划管理为了能够体现出城市的整体利益以及长远利益,必须通过规划技术政策来对建筑的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指导建筑师最大限度的多考虑公众的利益,比如说建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绿化带、公共停车场等等,并在设计方案中多采取节约能源的设计,尽量多的利用地方材料等等问题。

  同样的,正因为建筑往往是自发但比较分散以及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行为,而且通常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以及盲目性,所以也需要城市规划管理利用自身只能进行相关的规范。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制定建筑设计市场管理办法、提供规划设计的条件以及认真审核建筑的设计方案等等途径、措施来进行的。

  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因为利润的原因往往对容积率存在着过分追求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仅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负荷不了,也会造成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而导致社会物质财富的累计、损失甚至是浪费,而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是受到房地产开发商支配的,为了能够满足房地产开发商获取最大利润的要求,忽略建筑对环境以及对城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采用弄虚作假等等违规的行为。这个时侯,城市规划管理的部门依照有关的规划政策对这些建筑进行加强审批管理,可以有效的规范这些行为,而且这也是很必要的。

  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建筑师,其忙碌的工作也只是为了能够最终建成符合规划设计的建筑物。具体来说,建筑方案、初设以及施工图获得批准只是为了建筑的阶段性成果。然而从一个项目开始开发到项目设计图的敲定,在到建筑的物质实现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活动周期的,在这个活动周期里,情况也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

  除了要按照相关规定以及程序修改建筑的设计、进行建筑再创作的情况之外,房地产开发商或者建设者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下随意改动建筑的设计,违背建筑师的最初意图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说少报多建以及改变已经审批通过建筑的方案,比如说平面、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等,使得最初通过审核的方案早已经面目全非等等。当这种违规行为发生以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最直接的就是建造出水平低、粗制滥造的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监察管理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比如说规划竣工、验收以及严格查处违法建设等等,来达到保障建筑目标的目的。

  为了使城市规划符合客观实际,现场查勘,调查研究,不断地调整补充规划的具体内容。使城市建设比较合理、协调。同时也不断丰富建筑管理的实践内涵,以提高建筑管理的水平。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蓝图,只有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并加以实现,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建筑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运用城市规划,敞开思想,努力汲取有关的科学知识,倾听群众意见,公示规划意图,热情宣传贯彻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定,使建筑管理工作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建筑管理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城市、就要有规划来指导建设,并通过建筑管理来进行实施。因此,必须认清城市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的整体布局、蓝图,建筑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手段。

  (1)建筑管理要简化手续,热情服务、以帮带管、加快管批时间,以赢得投资效益,促进和缩短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消灭那种管、卡、压的旧的管理模式。把管理工作置于建设者的行列之中,竭诚塑造一种热情和谐服务氛围,真正体现管理为规划服务,为建设服务的宗旨。

  (2)抓大放小,方便建设,坚持一张图,一支笔、一个令固然重要,这绝不意味着城市的所有建设项目,一个管理单位一揽无余,绝不是一个很小的建筑, 那怕是开门、堵窗都得一个管理单位审批。也绝不是审批就是个人/权力,应该摆正:审批是指导、帮助、服务的观点,实行分项目。分级进行管理,千方百计地为建设服务。

  (3)遵循规章,不绚私情。要搞好管理,首先必须依法行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规划、宣传管理法规,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规划和管理成为各建设者的自觉行动。以期达到一种和谐的环境,实现城市规划,强化建筑管理,是各建设单位和公民的责任。

  在城市建设中,必要的建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客观现实决定的,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在我国,只要有城市的地方,就要按照一定的城市规划来建设、实施和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它,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就不会协调,它也是城市建筑建设的整体布局,而建筑管理则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和直接手段。

  在城市建筑管理中,这个过程要尽量简便,提高服务的热情度、并且在审批制度上要尽可能节省时间,缩短工期,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投资效益。在这里我们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建造和谐的管理氛围,最终为城市建筑建设、城市的发展所服务。城市规划管理还应该抓大放小,方便城市的建设,坚持原则、过程虽然是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城市的所有建设项目,也绝不是意味着一个很小的建筑,哪怕只是开门、堵窗这些小事都应该经过管理单位的审批。

  在审批过程中,这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所以要摆正个人位置,做到认真指导、热情服务,要分部门分级进行管理。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做好自身的职责,多多考虑人们的方便,做到更好的切近生活,从而使得规划以及管理成为各建设者的自觉遵守的调理,达到和谐的环境,实现强化建筑管理。

  总而言之,对于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可以这样来理解:建筑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反过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以及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指导下,建筑必须正确的坚持好规划的原则,并按照详细的规划内容以及要求,审查批准各项建设工程的施工工序,从而使得城市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出有计划、有步骤的,建成欣欣向荣的全新面容。使新型的社会主义城市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生活服务的建设总方针。

  [1]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 建筑管理) (2003 年 10 月 18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J].上海城市规划,2003.

  [2] 杨戌标. 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创新 [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3] 刘奇志,凌利.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制工作探析[J].规划师,2004.

  [4] 郑正,扈媛.试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的完善[J].城市规划汇刊,200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脱节现象非常突出,城市规划管理对建筑创作中城市意识的控制和引导力不从心。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产生了严重的脱节。规划控制比较概括、抽象,且控制指标未能与建筑设计在质量上产生直接的对应关系。一部分原因在于建设业主注重投入产出的利益最大化,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业主和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缺乏对城市整体意识的有效把握,单一考虑建筑物自我的功能、形象,追求“新、奇、特”的个体表现欲,忽视了建筑物对城市的影响。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对自身在城市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特别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利益多元化、城市建设以房地产开发这种单一模式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与建筑的脱节就越发突出,所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就越发突出。本文就城市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探讨。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建设流程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线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好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建筑规划,主要是围绕建筑功能的发挥,针对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外形,在综合分析后,使建筑物各项基本功能能够得以保障,从而确保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建筑规划侧重以布局及优化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在建筑规划的原则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强调建筑的各项功能[1]。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规划基础上,借助于建筑技术,调集各类建筑资源,通过在建筑布局及建筑空间营造上进行个性化创造及设计,使建筑物的功能得以扩展丰富,从而凸显出建筑物的美感,取得美观和实用的均衡。衡量建筑设计好坏的指标主要是建筑物用户及建筑行业的认知感受。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可以一分为二看待,首先,建筑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本身是建筑设计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贯通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桥梁和纽带。建筑设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色彩,而建筑规划的介入,可以起到限制及矫正建筑设计的作用,从而使建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用户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求。离开了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准确性、规范性上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导致的设计变更会对建筑设计成本造成极大损害。其次,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的有效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建筑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规划是从整体上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定,涉及到更加具体细致的建筑需求时,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例如,建筑规划侧重对建筑成本及建筑技术加以强调,此时在建筑设计中就应做好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的协调及管控;而如建筑规划中对建筑物的外观提出了要求,具有明确的规划主题,在跟进建筑设计时,就要在保障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调动及运用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谋求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协调。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取得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完善丰富,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资源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协调上面临以下问题及不足:首先,建筑规划更多地交由建筑设计人员完成,建筑设计人员具备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优势,但在建筑规划的全局性考量较为欠缺,极易导致建筑规划科学性不强,反过来损害建筑设计的开展实施。其次,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建筑设计在创新性上不强,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手段方法较为单一固定,无法充分彰显建筑物的外观美,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我国城市规划趋同化严重,城市特色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在建筑设计实施中,没有全面参考建筑用户的要求。建筑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筑设计师发挥其设计特长,在建筑规划的统领下,展开相应的建筑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本着建筑物功能及使用需求得以充分施展的原则,做好建筑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沟通交流。从这一环节上看,建筑设计与建筑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化,要对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加以强调及突出,在进行建筑规划时,既要立足眼前,又要长远考量,在做好建筑物功能需求的规划布局时,留存足够的设计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建筑设计实施及优化[2]。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拓展提升加以分析及预测,一方面给建筑设计的介入提供设计空间及设计方向上的便利,使建筑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节约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中问题易发点进行分析预防,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策略,提高建筑物的规划及设计质量。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的保障及巩固,还要做好建筑规划理念及建筑规划水平的改善及提升,通过对建筑规划知识的掌握及补充,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规划能够与建筑设计达成匹配,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取得质量、功能及特色上的统一。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在建筑风格及样式较为统一,从中可以窥见建筑规划基础指导作用的身影,而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对下属五城区及安徽省巢湖市对市区所采取的统一规划建筑色彩的办法,也是建筑规划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思路,凸显出城市独居魅力的建筑风韵。

  建筑的实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依赖于建筑物的区位选择,布局设计,而建筑物的功能扩展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及引导,从中体现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一种互通性和互动性。建筑设计在实施中,要在紧密依附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布局设计进行统筹优化,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调度建筑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建筑物建筑美感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互动或交叉渗透中,不断丰富及拓展建筑物的功能表现。例如,现阶段被社会广泛推崇的环保绿色建筑,其可以视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效互动的典型,建筑规划中对环保绿色建筑的方位朝向布局进行了明确,而建筑设计则侧重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采光、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从而使建筑物在外观及功能上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在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协调上,另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的参与,为两者的协调创造条件。在建筑规划中,基于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发挥考虑,应注重保护及利用自然环境,在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建筑物功能实用性和建筑物社会审美性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就要力求以新颖独特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凸显出建筑物所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特色,给予居住者一种惬意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汇的范例上,浙江省乌镇、江苏省昆山新区在规划设计建筑时,形成的水特色及生态绿地特色,体现出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彰显出了独居风韵的地域魅力。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相辅相成的一种内在关系,在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及协调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应通过建筑规划基础指导地位的明确、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交叉渗透、建筑设计,建筑规划与建筑物自然环境的结合等措施来加以改善及化解,使建筑物可以兼具建筑功能及外观审美。

  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他的抱负。”人们从一个城市的印象总是从看开始的,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成功的景观色彩设计,纵然建筑形式千变万化,规划布局严谨合理,也难体现出具有浓郁感彩的城市美来。如何通过城市建筑色彩的系统研究,对城市色彩进行合理地规划,消除城市色彩趋同和环境色彩垃圾,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作为城市的“第一视觉”,城市色彩总是最直接、最有冲击力的城市意象,而色彩作为一个城市视觉形象的主要构成元素,我们的城市建设中,却没有足够地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性,单体建筑之间色彩的立面关系往往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过度网格化的区域空间分隔,已经把一个个原有的特色区域无形孤立开来,城市色彩也变得混乱无序。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建筑常常因其功能或个体喜好等因素的不同而各自使用异样的色彩,为突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不少设计师过分关注单个建筑,往往将自己的作品打扮得五颜六色,却不考虑和周边景观色彩的协调性,很多城市逐渐被涂抹成了难看的“大花脸”,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性,致使城市色彩杂乱破碎,缺乏统一的色彩韵律。

  城市建筑色彩是以城市的文化为背景酝酿和发展的,色彩的运用应当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但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使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而现代传媒及便捷的交通,又打破了文化屏障,人们可以彼此仿学,甚至形成所谓建筑色彩的时髦趋势。有专家无奈地表示,近些年出差去很多地方,除了在宾馆休息外,都不太愿意到城里走动,“反正走到哪个城市都一样”。尤其是公共建筑的色彩设计中这种趋势尤为强烈,写字楼采用相似的玻璃幕墙结构,商业建筑色彩大同小异。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被抹去,留下的只是色彩越来越雷同的城市建筑。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获得色彩自由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大量优秀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取代的是体量巨大、色彩各异的现代主义建筑,城市传承的色调被破坏,新的建筑色彩没有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建筑色彩体系没有形成在一些具有相当历史的城市中,历史遗存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冲突性较为明显,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色彩上,都没有解决好与历史文化的延承与衔接的和谐,甚至有因建设现代城市而毁灭性地破坏历史遗存的现象。

  2.4建筑色彩与建筑功能环境缺乏关联,“光污染”和色彩“实验场”倾向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改变自身形象、打造“标志性建筑”的愿望非常迫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缺乏先进理念,为了彰显“现代性”,盲目地贪大求洋或互相攀比,将一些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初期流行的元素照搬过来,比如过度使用玻璃幕墙等极易造成“光污染”的建筑材料。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的评价具有两个层面上的意义――既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对规划设计成果的检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评价的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视觉美学层面,另一个是文化层面。视觉美学层面的评价主要以色彩学理论为基础,对城市建筑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判。即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彩度的基本属性出发,根据色彩的调和、对比原则,对由城市各视觉元素所组成的色彩景观是否美观、和谐进行判断。文化层面的评价主要是从地方人文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是否具有特定的表达城市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的地方色彩进行考察,对城市是否适合以恰当的方式突出和呼应这种表达文化性的地方色彩进行考察。

  色彩是一个对城市景观进行塑造和改善的经济、快速而有效地手段,但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个手段使之真正有利于城市建筑色彩科学的研究、规划和设计,只有尽快将建筑色彩控制指标体系纳入规划审批及批后管理中去,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

  在各类功能区中应该分层次、分系统细化色彩控制导则。根据各功能区内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空间要素,制定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控制力度突出色彩标志性、强化分区特色的同时,量体裁衣地进行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住宅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其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部分之一,可作为城市背景色彩,且其操作性强、易于实现、能大幅度改善城市总体色彩,因此应从严加以控制。公共建筑造型富有个性,可丰富城市特色、增添城市亮点。如北京2008国家体育馆,外立面采用透明的玉绿色玻璃纤维板,为建筑表皮构成富有个性的有机形态,象征着中国古代红山文化的双联壁,充分体现了人文绿色和科技奥运的这一主体精神,为奥运建筑增添了亮点。

  制定完善的色彩规划审批机制,编制统一规范的建筑色彩报批标准格式,以规划色谱为标准,从构筑物的外观、材质、色彩等方案严格把关,以法规的形式有效地控制引导城市色彩的发展。目前,我们对建筑色彩的批后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加上效果图上的理论色彩和实际建筑材质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别,批后管理人员往往难以把握审批情况和实际建设之间的差异,因此,在以规划色谱为标准的色彩审批程序之后,也应该加强批后管理人员的技术配备,在建设过程中跟踪监督、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已有成果的管理和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经过大力气修缮和改造的长沙唯一保存完整的历史街区太平街,风火墙、青砖青瓦、麻石路、木构门窗……再现了长沙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

  城市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不仅是生活居住的场所,还是民众生产学习的环境。因此城市色彩规划除了有相关专业和政府部门参与设计外,还应该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及时对管理条例和设计方案做相应的调整。在法国有很多建设项目在方案出台的时候就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充分的民主给予市民决定自己生活环境的权利,也为设计者和城市管理者带来启发。

  发达国家几乎都经历过由于没有色彩标准而造成的混乱局面。色彩污染在国外也曾引发过诸多纠纷和法律争议,但是最终都通过采用色彩标准对城市进行色彩监督管理,改善了建筑色彩应用的混乱局面。

  自从17世纪中叶起,意大利的都灵开始有规划地实施城市环境色彩建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等国在城市色彩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建筑涂料的兴起、发展和应用为色彩规划提供了更大的艺术空间。科学有序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不仅使许多国外城市个性鲜明,和谐悦目,而且让人留连往返。

  德国是最注重色彩规划的国家之一。有统计表明,德国是国际通用的NCS系统及其色卡、色标类产品使用量最多的国家,其严格的色彩标准不仅贯穿于发达的制造业,也同样贯穿于城市色彩中。在柏林重建和规划中,为了保持哥特式的民族建筑风格,对于传统建筑即使是残垣断壁,也要保留下来和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尤其是注意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色彩保持高度统一。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统一于建筑物中,是不能分割的,它们在设计的知识层面是相互交叉的。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它们是相互渗透的,属于设计的两个阶段。首先,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规划人员在进行建筑物规划时,应当具备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建筑规划应当属于前瞻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建筑规划人员不但从当前局势需要出发,还应当考虑建筑规划为建筑的后期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能够预见建建筑物在开发利用阶段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各种问题,实现建筑物功能的拓展性、预见性。对于拟建建筑物的前瞻性,应当根据建筑设计的进度来展开,逐步深化、逐步清晰。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应当立足于建筑规划,利用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方法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将建筑过程中不相关或者矛盾的地方结合起来,实现建筑物的最佳功能。其次,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建筑规划的功能。建筑设计不但需要体现建筑物的应用性能,还应当体现建筑物的社会性能。协调好建筑物内部各个环节间的关系,同时还应当处理好建筑物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应当满足建筑物在施工、建筑物理、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建筑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满足其一般规划功能。此外,建筑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之外,还应当体现建筑物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时代特色,利用建筑设计,展现当地的区域习俗与民族特色,实现建筑物的文化功能。最后,建筑规划以建筑设计载体。对于一般建筑物而言,其建筑规划应当是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的,而建筑设计是通过建筑物实体来实现的。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涵盖了对建筑布局的设计。对建筑物的布局设计不是简单的对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做出规划或设计,而是应当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通过进一步的整合布局,完成建筑物的外在和内在的设计。对建筑物布局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色彩的渲染。

  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金属结构仍然在建筑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建筑业中,金属结构具有的较好的强度、较高的韧性、较大的弹性等特点。但是,在金属结构产品在生产和设计时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开采和加工金属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随着塑料、陶瓷与木材等加工领域的发展,给金属结构产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更高强度、更轻重量的钢材或其它合金建筑结构。目前,金属泡沫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中。建筑金属结构主要包括钢结构、门窗幕墙、建筑五金、采暖通风、建筑给排水、建筑节能、光电建筑应用、新技术与新材料、标准与技测、实验研究、施工技术、装饰与设计等一系列的元素。建筑金属结构在建筑物的外观和质量上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具体的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金属结构因素。既要规划好金属结构的位置、功效,又要设计合理的金属结构产品,以降低资源的浪费,实现合理的利用资源。具体的产品设计技术有:基于Socket系统的建筑金属结构的设计技术、基于原型的建筑金属结构产品的设计技术等。中国北航体育馆的成功运行有效的见证了金属结构在当代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令世人震惊的不止是中国举办奥运会这一盛举,更让人震撼的是鸟巢、中国北航体育馆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以合理的规划,高品质、可持续的设计,合理的利用和发展了金属结构技术。

  现代建筑对城市建设的贡献在于建筑个体、建筑群体和空间的组合充分融入到现代城市形态的总体要求之中,建筑规划根据城市空间的比例、尺度、序列,以及建筑群的色彩、高低、体形、质感和韵律等因素,遵循统一、变化、协调的美学原则,以趋达到与整体城市空间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即统一中还有变化的建筑景观,同时满足了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无废无污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要求。

  城市需要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形成区别于其他特色景观的就是城市的建筑特色,而城市又不可能停留在固定的形态上永久不变,建筑就需要与自然环境、园林绿化、小品、雕塑、壁画、装饰艺术、广告艺术等要素有机地协调组合,在空间上形成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对建筑而言不仅在视觉上得到融洽,更是其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地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建筑凝结了人类的情感,建筑领域的拓展使城市人居环境达到了全新的境界,建筑各具特色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融入社会、环境、文化、使用以及技术中的科学性,使建筑完全变成了城市历史风格的载体。利用环境艺术的各种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总体艺术设计,应以建筑为主,包容自然景观、园林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工艺美术、广告装饰等环境构成要素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建筑的标准更应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放在第一位。建筑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载,更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的建设和规划必须首先考察其对其环境的作用,观其在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景观、能源、小气候、排污及自净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

  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创造开始并不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的,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活动中逐渐对城市建筑的艺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面对当今建筑这样一个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建筑设计及评判标准要求我们不得不对环境、生态与建筑的关系重新审视。

  从艺术的创作角度上讲,城市规划关注的多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合,关注建筑与街道、广场、园林、雕塑等元素的相互关系,确立相互之间的组合方式,并以最佳形式表达出来。城市建筑艺术构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设计执行者美学感想的构建,其中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意象是城市规划艺术范畴的三个最主要方面。环境艺术与生活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灵感创造性的行为改变了城市形态特色,城市的艺术不仅仅是各要素间的简单拼合,而应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的艺术处理。因此,我们视线内的空间环境不再是三维的形式,而是以四维的形式出现,在静态和动态的发展关系中,建筑艺术也表现出多样变化的形式和形象。城市规划美学既要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形态的客观存在,也要研究作为审美主体的城市居住者的审美意识和心理特质,即包括在城市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等。城市居住者是审美关系的主体,他们不但积极参与城市艺术的欣赏,更是从和谐的城市环境和生活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无形之中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

  在现代城市自然环境中,建筑人居环境所表现出来更多是协同、和谐的一种自然的生态美,建筑环境是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美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明先生曾这样说:人居环境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说明了环境绿化在建筑规划中的重要性。

  园林艺术是城市形态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风景区、公园、绿化等。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和价值是多方面的,除了自身的生态作用之外,对于营造城市景观、丰富城市色彩、提供休闲场所、创造舒适环境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城市的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自然状态与人工物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状况不同,城市形态的构成手法与理论上的美学意境也不尽相同,城市规划应将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突显出来,包括峭壁、山峰、高原、河流、湖泊、地平线上的连绵轮廓等,这些特征景观恰恰是对城市建筑形式的补充,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自然状态。建筑、空气、水和植物在生命维持的循环中相互协调,这本身就是人居环境的自然美。

  建筑是我们基本生存的环境中最主要的构成因素,我们完全能够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的前提下,借助于执行者的生态理念、以及科学技术和结构手段,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符合艺术标准的人居环境。环境的艺术性需要自然的要素,与现代城市协调的建筑放在人居环境这样一个大范围中,从资源评价、景观评价、生态环境分析、无废无污绿色建筑等方面来经受公众点评,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环境绿化和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建筑环境设计和规划的不断发展,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城市环境艺术的进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政府的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域性经济集聚实体的纽带。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有序发展的关键契机,各级政府应统观城市发展的整体态势,坚持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等模式的指导作用; 同时,应注重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的制定,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地域统一性,即面向世界、面向现实和面向未来,科学谋划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获取城市发展的机遇。城市建筑规划的和谐应考虑与生态环境、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等规划的同步进行,特别是应依托于具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城市建筑规划的和谐应以人为中心,遵循建筑与环境并重的原则,建设成为建筑与城市风貌相辅相成的人居环境,同时要尊重人、自然和文化的历史沉淀特色,结合城市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生态规划和景观风貌规划内容,有机结合建筑学、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园林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城市理论,尽善尽美地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特色。政府的规划决策应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可选择公众参与的多渠道进行讨论和听证,得到公众的认可,并制定相关的经济、科技、环境、资源、社会等法规目标以确保得到实施,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将发展的战略目标变为实际行动,逐步将城市建设溶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能够彰显城市的个性,凸显艺术性。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手法有三种:模仿、再生和创新。在建筑设计中,功能作为主题,而形式只是外表,但二者都不断地被建筑师们再生和创新。实践表明,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被展现出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对于建筑的表皮,也就是建筑的形式,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独被研究的对象,不断朝着保温、承重、环保、维护等多种功能方向发展,呈呈现出口了富有内涵的表层或者立体的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被展现,城市的个性化也被凸现出来了。

  1.绿色生态原则。在局部地带,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结合重整,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条件,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把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作为目标,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2.操作性强原则。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3.规划设计整体框架。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现代经济中,信息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城市中,城市规划建筑部门作为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对于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中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起着宏 观调控的作用。 在信息化的时代城市规划建筑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大量信息的支持。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发挥职能的目的就要为规划建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小城市的政府部门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最重要的不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去责惩规划建筑中的问题,而是要想方设法为规划建筑部门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要认真发挥好其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去说服政府领导就规划建设进行各方面的协调。

  城市发展给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而这种压力与建筑设计本身有关,与城市的发展规模 关系却不是很大。现在我们总是讲工业生产要上规模,就是因为人们以逐渐意识到了工业生 产的聚合效应。相比中小城市而言,大城市在产业、信息、人才的聚合协作上略胜一筹,据统计,我国大城市投资效益是中小城市的一倍之多。现在我国在规划建筑中严格控制大城市,并不是说中小城市不要追求规模建设,而是指大城市发展要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也要向大城市学习,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建筑上,中小城市应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更多考虑到产业结构的升格与居住环境的改善;搞好基础设施与旧城中心区的改造。

  规划师是规划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人才,他们大多出身于建筑行业,由于专业性的限制,现在我国中小城市的规划师知识面相对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建筑部门在一些重大社会经济决策上的权威性。因此,我们必要不断提高规划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其次要加强与经济计划部门的协作,经济计划部门同城市规划建筑部门一样都是研究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但是计划部门更侧重于对经济社会内涵的研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与经济计划部门的协作将更利于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作出科学决策。

  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可以保证使用功能的实现,每一种使用功能由于个人习惯、管理程序、专业特点等的不同,所需的空间结构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的使用者没有进行全面地了解,进行建筑设计时也没有根据使用者要求进行修正,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些已经建设的建筑需要进行大量补充、修复、拆除,也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

  1.经济因素对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影响经济因素对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影响。每一栋建筑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都要求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要想在一定的时限内能够很好地进行使用,就需要建造者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对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能力是一种挑战。

  2.我国的建筑设计比较偏重于共性的设计我国的建筑设计内部更多地是共性东西的体现,建筑的外形侧重于色彩的渲染以及外形的设计,而对于比较细致的设计是靠二次室内设计。目前,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普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

  一些建造者可能是投资人、管理者、业主,有权利对指导思想的制定和方案的审批。同时建造者是可以参与到建筑设计,也可能就是使用者,但是最好不要进行强制干涉,尽可能不要去参与,可以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虽然一些业主有较强的能力,但是对于一些设计概念还不能够正确认识,还不能够从整体设计进行宏观性地把握。如果建造者进行强加干涉就会对设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造成设计方案不成功。

  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业主对拟建的一些功能要求都是通过建筑任务书进行反映的,但是直接的使用者一般都没有参与建筑任务书。不管是开发工厂、办公大楼、住宅小区等其它公共建筑,一般由管理者和开发商完成建筑任务书的拟定。由于他们并不是最终的使用者,最终使用者的需求会与他们设计的建筑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综上所述,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要将建筑规划和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完美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与建筑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做好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这对于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宋剑华.浅析城市规划管理有效构建城市发展框架[J].价值工程,2011.

  [2] 罗绍柱.浅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建筑的结构以及平面的设计上对建筑消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在建筑方案中的平面设计应当是外开式还是内开式,各种相关的层高以及层数的确定设计,这些各种方面都需要有效的利用各种技术以及经济的手段来进行相关的分析确定。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牵连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的方面,并且,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运用建筑节能设计,而所谓的完整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最初的建筑节能规划、期中的建筑节能方案以及设计、之后的建筑节能方案的有效施工,直到最后的拆除重建的最后阶段。但是,在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施工方往往只注重直接的建造成本的降低,这样的节能设计是不完全的,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优化,加强外墙、楼板等相关方面的节能设计,并且有效的通过相关的量化处理。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都应当根据需求不断的进行相关的设计调整,最终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家庭器材的选择上存在众多的选择,往往让消费者挑的眼花缭乱,例如空调系统,诸如:不同的空调系统的初始投资以及运行成本上有着众多的不同,因此,可以有效的通过各种量化计算相关的初始投资的费用,从而让消费者更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进行居住区地址选取时,要以固有的地形特点及周边环境为出发点,选取远离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的地方,以不破坏固有的地形特点为基本原则。要善于利用地形的特点,发展人工绿色,以达到人文景观同自然形成相一致的效果,同时,由于居住区附近大面积植被的覆盖,还能一定程度上对居住区的气候带来轻微的变化。现在城市的热岛效应普遍存在,对地址的选取同样产生影响作用。特别是在山区地带,还要充分考虑到山谷风这一现象的存在。一般地,在建筑的设计规划时,主要考虑地是夏季通风阴凉,冬季避风朝阳这一点,在选址上就要在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定位,山谷风的有效利用,同样能够实现建筑节能的效益最大化。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的气候较为寒冷,所以住宅在选取时要使住宅的长轴方向与冬季风方向互相平行,这就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冷空气的渗入;我国南方地区气候较为炎热,则应把住宅的长轴方向垂直在夏季风风向上。

  对于居住区的道路,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意识到达到居住区的社会形态标准,根据人们的行为特征和交际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不能一意从形式上最求汽车的形式如何如何规范、停车位的划分如何如何的有条理。诚然,交通功能已成为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必然组成,可是由于机动车辆逐年的增加,就导致了其与居住的正常环境发生了冲突。所以说,激动车辆的交通要跟人们的正常活动相辅相成,做到“人为主体,两头兼顾”,才能从根本上使问题得以解决。

  日照间距,区域的主要风向,都是在进行住宅布局时要考虑地主要因素,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以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对于水资源的利用,要以合理节约为标准,通过午睡污水处理的循环再利用和排水、蓄水的控制,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绿化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绿化,可以对建筑室内的热环境和居住区的外部气候都得以发生相对的改善,从而达到对建筑能耗降低的目的。对居民区的地面进行植被的绿化,对居民区的一些位置种植大型的树木比如落叶乔木,从而达到朝阳居室节能的目的。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建筑整体以及外部进行节能设计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首要考虑,坚持严格的结合能源有效、环境有效以及设备有效的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因此,在建筑规划以及设计中,应当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来创设更多更好的人工环境,并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来有效的对人工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结合以及调整控制,从而更好适应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

  在提倡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对节能设计的规划,而所谓的节能规划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以及建筑其外部的条件以及关系,将节能作为建筑规划中的重要原则,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总体上有效的对建筑节能创设相关的有效的条件,由此可见,建筑节能设计对建筑规划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样,影响居住区的建筑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大致有如下的两方面,诸如: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流动,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太阳辐射以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进行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对建筑朝向以及建筑间距进行节能设计是现阶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规划中应当有效的对建筑节能进行相关的设计,其中包括相关的合理的建筑朝向、建筑体形以及建筑的空间设计。在建筑规划上,尤其是对建筑朝向设计上对建筑能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进行建筑朝向设计上应当考虑太阳的辐射的现象,诸如:太阳的辐射的热在夏天的时候会增加制冷的负荷,同时,在冬天又会降低采暖的负荷,因此,在建筑朝向上应当有效的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考虑,以节约为原则,优先采用最佳的朝向,从而更好的满足人类对阳光的需求,同样,有效的建筑朝向还有利于现阶段的自然通风,从长期的实践中,朝南是我国各地区中相对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是,在现阶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由于有众多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全部都采用南向,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相关的建筑朝向,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规模日益增大,许多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涌现出来。建筑业属于一个高能耗产业,在其规划设计中,如果不根据绿色理念设计,极易造成能源的损耗,并带来较大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建筑业的发展中,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实现降低能耗、促进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既要慎重选择建筑材料,又要合理布局建筑,才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李晓楠,王爱华.浅谈建筑规划中的节能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尽管地广物博,但是人均占有资源比例十分少。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大量的建筑被开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达不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根据数据显示,建筑资源能耗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10%到近几年的27.45%,随着发展越来越快,建筑资源能耗将达到35%,而目前发达国家只达到了30%。庞大的资源消耗使得我国资源能耗节能迫在眉睫,如何实现建筑节能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最重要的是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来降低建筑消耗能源,达到建筑节能的最终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节能建筑材料进行施工,达到节能环保效果。不断改善设计方案,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达到最合理的设计方案,利用有限的建筑能源材料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指的是建筑设计师从整体概念出发,与环境专家、能源分析师等进行密切配合,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利用周围环境的优势,创造出良好的人工环境,进行两者间的调节控制;比如:建筑施工周围环境如果是潮湿寒冷的,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耐冷耐湿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利用周围自然环境给施工建筑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减少对空调等的使用依赖。

  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首先应该从规划设计上考虑节能设计,根据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规划设计上实现整体的节能设计效果。

  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这两大因素直接影响到建筑居住区的气候环境和建筑舒适性,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太阳辐射和空气流动方向,通过降低太阳辐射和增加建筑的通风效果是规划设计节能中主要方向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好建筑的朝向、间距以及相互组合关系,建筑主要朝向应该为夏季空气流动方向(我国北方建筑朝向主要是坐北朝南)。这样在夏季时,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少室内的闷热感,节省空调的使用时间次数;冬季时,太阳光照射进室内,给室内带来温热的感觉,也可以减少空调暖气的使用。根据空气流动性设计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使空气的流动性加大,给建筑带来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在规划设计上,应该从整体节能上考虑。

  错误的建筑位置朝向会增大夏季的制冷负荷,而冬季则会降低制热负荷。朝向选择应该根据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当地气象条件和建筑面积等全面进行考虑,以节约土地使用率为前提,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虽然整体上我国建筑朝向为南北方面,但有的因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建筑朝向并不是南北方向。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该因地制宜。

  在进行建筑形体大小形状设计时,应该根据空调能耗大小进行设计,根据周围环境的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空间的大小。对建筑形体形状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周围空气流向的变化,对建筑的凹凸面进行合理设计,避免建筑体型变化过多,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能。在设计时,根据整体因素对建筑的高低、长宽以及内部空间大小进行合理设计,达到整体节能效果。

  对建筑进行单体设计时,在考虑使用功能前提下,根据采光效果、通风效果,对建筑的单体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平面设计是对空气流动性进行设计,达到最佳的建筑通风效果;剖面设计指的是在大进深的建筑物中部设计若干个垂直贯穿建筑的空间,此空间不仅要高于建筑物屋面,还要设置相应的出风口。

  在建筑的整体设计完善以后,就要对建筑的基本组成部位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为:屋顶、楼板、门窗等主要部分,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在设计时,达到最大的改善室内气候效果,减少其他制冷和制热的设备使用率。

  在建筑材料选用上,首先必须考虑的是环保性,保证建筑材料对人体的安全性;其次应该考虑经济型,争取最小的经济投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考虑的就是节能型,考虑选用的建筑材料其节能性和节能效果。一些施工企业为达到最大利润,在选用建筑材料商,选用最垃圾的建筑用材,从而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节能性都达不到最大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高科技的新型高效材料被研制生产出来并成功被使用,且材料的整体性也较为理想。在阴雨天气较多的环境,应该使用防水性比较好的材料;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应该使用保温性较好的材料;在较为炎热的地方,应该使用隔热性较好的材料。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选用理想的建筑材料,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在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环境下,节能已经势在必行,节能方面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方方面面上,就拿日常的衣食住行来说;吃的方面不可以浪费粮食,并保证食品安全性,加大对食品加工的监察力度;穿着上说减少小作坊、小工厂的出现,因为其制作的衣服,质量达不到,衣服经不住穿,严重浪费资源;出门行路上可以走路、骑车或是坐公交,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率,这样减少了汽油资源的使用,也保护了空气环境的清新;而对于建筑方面,应该在规划设计、建筑材料上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是一项长期艰巨性的任务,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应该不断研究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节能的设计方案;在选用材料上,应该选用节能材料,并且还要考虑环保性、经济型等因素,以达到最大的节能环保性。

  [1]邓爱英.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1(3).

  [2]耿前欣.试论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