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筑:若没拆掉北京如今
2024-02-15 19:10

  百年前北京城十大地标建筑:若没拆掉北京如今是多么雄伟的古都五十世纪兴衰变迁,道不出历史长河不尽遗憾割舍;九百万平方公里辽原平坦,走不完国之疆界无数慷慨悲歌。

  历史兴衰,国家变迁,多少朝代相继登台又遗憾落幕,西安、洛阳和南京无不是几朝古都,更是历史序幕的见证地。而北京作为离当代最近明清两朝的首都,更是留下了无数珍贵且辉煌的建筑。

  百年之间的几大北京城地标建筑现已残破甚至拆除,若仍矗立,北京无疑是雄伟非凡的古都。

  细数北京十大地标古建,其中不少都在岁月的摧残之下千疮百孔,甚至被破坏拆除。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地标建筑被保护了起来。

  在建国定都之初,正当政府下令拆除北京旧地貌之时,是梁思成站了出来,以一己之力号召全国上下保护古建,人民方才恍然大悟,终于意识到了老建筑的珍贵之处。

  假如这些建筑依旧矗立,北京城又会是怎样一副灿烂夺目的光景?无奈的是,为时已晚,有一些古建已经难逃时代的摧残,相继被破坏拆除。

  首当其冲的便是北京的古城墙。在明清两代,定都城为北京之后,为抵御外敌入侵,皇帝下令先修缮古城墙,做好战斗御敌的充足准备。

  到了元朝,朝廷就颁布法令大修城墙:“收苇以蓑城,每岁收百万,以苇排编,自下砌上,恐致摧塌”,但墙体仍是不足御敌。后明朝时期朱棣掌握政权,修缮北京城,首先大肆扩建城墙,巩固城防,将旧茅草墙加固成牢不可破的城墙。

  随后就是大清门,所谓大清门实际上是清朝占领明都之后改的名字,明朝时称为大明门。地理位置极佳,坐落于北京城正中轴线上,作为的外门与皇城的正南门供皇家使用,规模宏大地位重要,更是有国门之誉。

  在古城墙被拆除的同时,大清门被苏联专家认定为阻碍发展的建筑,因而被下令拆除。如今也只能在记载和珍惜的影像资料中了解大清门,据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

  除此之外,在北京郊区地带曾有座金刚宝座塔,民间叫五塔寺、真觉寺。印度高僧班迪赴明朝讲经,又向朱棣献上金佛像五尊和金刚宝座作为礼品,因而被封为国师,为此专建此寺进行供奉。此类封建迷信建筑在开发早期也依次被拆除。

  北京大多数建筑都是明朝建成,再由清朝依其旧址改建,永定门也不例外,正是修建于明朝,寓意永远安定。地位不次于前文大清门,因其是北京外城正门,更是北京四方门中最大最宏伟的一座门楼。上世纪50年代正逢梁思成呼吁慎拆古建之时,永定门遗憾被拆。

  近代的战争与和平年代的开发,使本就年久失修的古建弄得更加残破。有些建筑虽然难以逃脱战争的洗礼与开发者的拆除,但仍有珍贵的遗迹被保存了下来。

  在明朝时期,正值中国古建筑业的鼎盛时期。朱棣于紫禁城四角之上修建角楼,使京城的格局层次更加鲜明。明朝陨落之后,清政权也将旧角楼多次修缮,但拆除许多的,东南角楼是几座角楼中最为瞩目的一座。

  八国联军入华时期,一路打到京师,在城墙根大肆开炮,多处角楼被炸,事到如今也仅剩东南角楼一座依然矗立。

  中国传统文化尊敬祖先,每代政权均修帝王庙,作为祭祀先辈帝王之所,于东西两处各有一座牌楼,两处牌楼均写有“景德街”,此便为景德街牌楼。在建立共和国之后,用于祭奠清先祖的庙宇被拆,牌楼也是相应倒下。

  但牌楼造型独特,小细节更是栩栩如生深受梁思成喜爱,于是在拆除之后,梁思成多次奔走要求,景德镇牌楼被拆除的部件才得以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虽说无数古遗址都了无踪影,但仍有几座优秀的古建至今仍然作为北京的地标建筑存在。北京的牌楼众多。常常被安放在大户人家以及繁华街道之上,同大门一起合围成半封闭地块。

  明清时期在东西街道与东西城中心都建有木牌楼,以作重要街区的标志。被称作东四牌楼,因其极具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直到如今仍然在用。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内城的正门。正阳门集城楼、箭楼与瓮城三位一体,具有极其有特点的设计形制。正阳门是城内最重要的交通节点,瓮城接箭楼等四个城门,而箭楼又连接正阳桥三,向南又通前门大街。

  交通要点在改革之初并未进行拆除,而后梁思成的提议又将正阳门保护了下来。琉璃塔处于香山静宜园最南端,是一座亭塔复合体结构建筑。

  这也是地标建筑中少见的由清朝建成,结构精密,观赏性极佳,逃过了半个世纪战争的洗礼后,作为香山游园的观赏地点与游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矗立至今。

  北京城中有天坛地坛,祭天风调雨顺,祭地土壤肥沃。地坛在早年间已经被拆除殆尽,变成了民间交易的集市地。而天坛规模更大,观赏效果也好,尽管已经失去了建筑本身的祭祀功能,但作为北京景点之一仍然被保护了起来。

  如今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每每观至古建,往往都有千载沧桑之感。财富之流不可千秋万代,在岁月之中,唯有建筑能开口。

  四海之间,都城之内,若名胜古建依稀尚存,如今的北京城又会是怎样的雄伟壮丽!

  观其旧址,常常和古人交谈,回想过去之情景,徜徉未来之规划,此所谓畅谈古今,立足当下,方能看透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