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级规划重点内容解读包含
2024-01-25 20:00

  划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级规划重点内容解读包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规、修规、详规划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级规划重点内容解读,包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规、修规、详规~

  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

  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以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未列入规划体系中)。概念性规划在国外比较常见,它不是规划层次系列中的某一层次,而是在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进行概念规划。但是,由于概念规划侧重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而不是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因此多出现于城市的、社区的或局部地带的层面和规划范围。与总规相比,概念规划强调内容简化,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概念规划提供的是客观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与设想,在微观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微观层面的内容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

  ③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③层次性。指各城镇在规模级别、功能大小、作用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组织特征。

  ④开放性。表现为内部各城镇的开放性和城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外部地域环境的开放性。

  ⑤动态性。指城镇体系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城镇体系内外部因素和时间因素产生种种变化。

  ⑥整体性。指城镇体系内的所有所有城镇共同担负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任务,并在这一方面达到了统一。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电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

  ①以区域为整体,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大小城镇协调发展。

  ②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合理解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关系,协调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构一个产生最大效益的城镇体系结构。

  ①与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②与区域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重点、速度、目标相协调;③考虑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④与城镇体系规划目标相适应;⑤因地制宜;⑥可持续发展;⑦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①指导总规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②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③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④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间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年 )第三十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1、总规,全称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地产的项目而言,仅仅是里面的那一小块。城市规划是指当地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简单说就是政府根据未来的发展,对未开发的区域做的总体规划,如下图所示,根据色块的不同,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同。如黄色是居住用地,红色商务金融用地,可看下面详细的图例:

  以城市总体详细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详细规划要求。

  (1)详细规划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详细规划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

  (2)详细规划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

  (4)详细规划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一)总体详细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四)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六)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七)土地经济分共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二)详细规划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三)详细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详细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四)详细规划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五)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六)各项工程管线详细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2)详细规划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详细规划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详细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6)详细规划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1)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1)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侧重战略性,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印发。

  (2)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由省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

  (3)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侧重实施性。由本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上级政府审批

  (1)体现战略性。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生产格局、生态保护格局,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3)加强协调性。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

  (4)注重操作性。按照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的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要点。明确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同时提出指导性要求。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提出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

  (5)强化权威性。先规划,后实施。一经批复,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五级”是从纵向看,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五个层级,就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其中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

  “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一定区域,如行政区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包括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

  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划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各级规划重点内容解读,包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规、修规、详规~

  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要,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工作。(2)城市总体规划(总规):了解即可!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5)修建性详细规划(修规):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一)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3、用地布局;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1)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

  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未列入规划体系中)。概念性规划在国外比较常见,它不是规划层次系列中的某一层次,而是在任何一个层次均可进行概念规划。但是,由于概念规划侧重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而不是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因此多出现于城市的、社区的或局部地带的层面和规划范围。与总规相比,概念规划强调内容简化,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概念规划提供的是客观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与设想,在微观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微观层面的内容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城镇体系构成所需条件:①城镇群体内部各城镇在地域上是邻近的,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②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③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中心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特征:①群体性。即城镇体系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②关联性。指各城镇之间及各城镇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③层次性。指各城镇在规模级别、功能大小、作用强弱等方面呈现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组织特征。④开放性。表现为内部各城镇的开放性和城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外部地域环境的开放性。⑤动态性。指城镇体系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城镇体系内外部因素和时间因素产生种种变化。⑥整体性。指城镇体系内的所有所有城镇共同担负着区域社会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任务,并在这一方面达到了统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概念: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电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任务: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①以区域为整体,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大小城镇协调发展。②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③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确定引导城镇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目标:合理解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关系,协调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构一个产生最大效益的城镇体系结构。原则:①与国家一定时期内的路线、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②与区域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重点、速度、目标相协调;③考虑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④与城镇体系规划目标相适应;⑤因地制宜;⑥可持续发展;⑦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作用:①指导总规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②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③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④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间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年 )第三十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总规、控规、修规、详规1、总规,全称城市总体规划,但是对地产的项目而言,仅仅是里面的那一小块。城市规划是指当地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简单说就是政府根据未来的发展,对未开发的区域做的总体规划,如下图所示,根据色块的不同,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同。如黄色是居住用地,红色商务金融用地,可看下面详细的图例:>

  以城市总体详细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详细规划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下列内容:(1)详细规划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详细规划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建筑类型;(2)详细规划规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3)详细规划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4)详细规划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总体详细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至小类;(三)人口分布现状;(四)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五)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六)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七)土地经济分共资料,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八)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点等资料。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一)总则:制定详细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二)土地使用和建筑详细规划管理通则;1.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2.建筑间距的规定;3.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5.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6.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7.有关名词解释;8.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三)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详细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求;(四)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1.详细规划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用设施。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一)详细规划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二)详细规划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三)详细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详细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详细规划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两项可单独绘制。(六)各项工程管线详细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居住区的详细规划设计基本原则1)详细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详细规划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3)详细规划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4)详细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5)详细规划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6)详细规划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7)详细规划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8)详细规划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3. 修建性详细规划(简称修规)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三)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等资料。>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一)规划说明书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1)总用地面积;2)总建筑面积;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4)容积率、建筑密度;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6)绿地率。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二)图纸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7、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二、国土空间规划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内容和特点:内容:(1)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侧重战略性,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印发。(2)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由省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3)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侧重实施性。由本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上级政府审批特点:(1)体现战略性。落实国家安全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明确空间发展目标,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生产格局、生态保护格局,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2)加强科学性。使用双评价,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3)加强协调性。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统筹和综合平衡各相关专项领域的空间需求。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4)注重操作性。按照谁组织编制、谁负责实施的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要点。明确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同时提出指导性要求。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提出下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分解落实要求(5)强化权威性。先规划,后实施。一经批复,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2.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框架--“五级、三类、四体系”“五级”是从纵向看,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五个层级,就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其中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一定区域,如行政区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包括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四体系”为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法律政策体系。>

  1.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