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范文10篇
2023-12-15 12:36

  建筑规划范文10篇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范围之内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对自然观和价值观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包括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探索在建筑设计中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整体地思考建筑、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成Arc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1969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生态建筑学它使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建筑生态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是立足于生态学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并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它具有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小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诸多好处。建筑生态设计力求在人、建筑、自然之间建构和谐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生态建筑的创作受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影响,所以要根据生态建筑的内在逻辑,发挥地方技术、材料的美学特性,关注地方文化传统,创造独特的建筑艺术形象,实现功能实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文化性的结合。

  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环境,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建筑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和自然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所以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到人的因素,建筑是为人使用,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舒适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3.能源的合理使用与节约。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5.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6.弹性设计。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如:楼梯的可生长,预留的空间管道,家具系统的可变化性等。

  a.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日照强度、风力和风向等地域因素。

  b.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如朝向、定位、地势地貌、布局;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环境及保护环境。

  c.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

  2)增强自然环境与使用者的联系,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中介,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c.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如利用退层设计屋顶花园。

  3)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

  b建筑的再利用:比起拆除新建既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近几年在欧美有许多成功作品问世。

  4)保护土地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内外创造田园般的舒适环境。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

  a.窗户集热板系统。由玻璃盒子单元集热板、蓄热单元、风扇和空气导管等组合而成。在盒子里,光能通过集热板转换成热能,并利用空气做热媒,加热的空气利用风扇驱动。从空气导管中由集热单元流向建筑内部的蓄热单元。

  b.空气集热板系统。该系统是常用的热空气供热系统的补充,效率比高。常用在中庭等大空间:建筑的进风经空气集热板加热后,直接排人中庭,中庭或建筑结构自身蓄积热量。

  a.透明热阻材料(TIM)组合墙。TIM是一种透明的绝热塑料,可将它与外墙复合成透明隔热墙。

  b.玻璃材料。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陆续出现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底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设计可将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

  c.太阳能光电材料。在建筑中种用太阳能电池发电为建筑提供能源,既无污染,又无噪音,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燃料。

  1)雨水收集和水的循环利用作为中水使用;雨水冷却建筑外维护结构,雨水冷却建筑构成单元;建筑周围蒸发效应制冷。

  2)利用土壤、地下水提供的地热资源。未来地下的冷和热能源将会仅次于太阳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因为这种能源普遍存在,几乎没有限制且易于获得。利用太阳、风、雨水、地热等可再生资源,从技术角度是非常成熟的。而且为了未来的建筑能满足可持续性,越早采用可再生能源越好。

  环境的恶化,能源的危机,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人类在改造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文明交流频度的增加使建筑变得千篇一律,技术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使人们远离了自然,而这种技术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及同时产生的废物却增加了地球的负荷。今天创造人、建筑、环境和谐统一的建筑成为建筑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建筑学要求综合地全面地对待技术在营造中的作用,并且把技术与人文、经济、社会、生态等各种矛盾综合分析,创造出真正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

  [1]宋海林,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建筑学报,1999.3

  [2]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6

  建筑幕墙的优化设计是最优化设计方法在建筑幕墙设计领域的应用。幕墙的最优化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从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所提出的目标。

  寻求最优方案的方法是最优化方法,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而发展起来的,正因为最优化的宗旨是追求最优目标,这就决定了它的应用价值,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获得最优的方案、最好的效果和最优的经济指标。最优化的应用和推广,必将使建筑幕墙的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目前,幕墙的设计,多采用类比法,参考已有的设计或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所需的设计参数。也有选择有限的几种方案进行计算,最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组较好的设计参数。一般来说,这样确定的设计方案,不是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如果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设计,则可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最优化设计方法,是根据设计要求建立数学模型,选用有效的最优化计算方法,设计编写优化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设计计算,最后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

  幕墙优化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将工程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目标函数,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它是用来衡量设计方案优劣的目标。幕墙优化设计可以是优化结构形式、确定优化的截面尺寸、成本最低、生产率最高等。

  目标函数分单目标函数和多目标函数。单目标函数的求解比较简明准确,而多目标函数的求解比较繁琐。

  当前,幕墙优化设计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优化截面尺寸,使得幕墙的结构重量最轻。

  幕墙的一个设计方案,一般可用一组参数来表示,在这些参数中,有的是预先确定的,即在设计过程中固定不变的量,即设计常量,如材料的弹性模量E、材料的泊松比γ、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材料的强度设计值等等;有些参数实质上不是常量,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中可以看成常量,如风荷载,它是与地区、建筑物高度、建筑物所处的地面粗糙度、建筑物的体型等有关的量,但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常量处理。另一类是在优化过程中经过逐步调整、最后达到最优值的独立参数,叫做设计变量。优化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各个设计变量达到最优的组合。优化截面尺寸的设计中,截面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就是设计变量。

  应当指出,合理地确定荷载和作用,是幕墙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作用在幕墙上的荷载有重力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此外还有使结构产生变形和内力的作用,有地震作用、温度作用。如果取值过大,所设计的结构尺寸会偏大,造成浪费;如果过小,则所设计的结构不够安全。

  设计变量的个数就是优化问题的维数,若有n个设计变量X1,X2,…,Xn的优化问题,变量按一定次序排列就构成一个数组.设计变量的个数越多,设计自由度就越大,容易得到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但随之而来的是,使设计复杂起来,优化计算更加困难,所以,应尽量减少设计变量的数目,将一些参数定为设计常量,而只将那些对目标函数影响较大的设计参数确定为设计变量,以使优化设计容易进行。

  约束条件也叫约束函数,是设计变量本身或者设计变量之间应遵循的限制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在优化过程中,设计变量不断改变其数值,以望达到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但设计变量的改变要受到限制和约束,设计变量在设计中的取值范围、上下边界也都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它们都是设计变量的函数。

  为了保证幕墙结构能正常工作,在设计每一构件时,首先要使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破坏,即每一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第二要考虑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要变形,但变形不能超过某一允许范围,即每一构件要有足够的刚度。最后,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原来的形状不能继续维持而要突然改变,即原来的平衡形式不能保持稳定。幕墙构件设计时,应当考虑以上三方面以及参数本身、构造方面的要求,以数学表达式的方式写出。但对具体工程的具体构件,往往有时只考虑某些主要方面,有时可以以强度为主要的,有时则可能以刚度为主要的。假如所设计的构件能符合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就认为设计是安全的。

  一般而言,梁在设计中应考率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轴心受拉构件应考虑强度和刚度。轴心受压构件应考虑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刚度。拉弯构件应考虑强度和刚度。压弯构件应考虑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刚度。

  幕墙结构的连接通常有焊接、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有前置式的预埋件连接,后置式的膨胀螺栓连接(有的省市禁用)、化学锚栓连接、穿透螺栓连接等。

  约束条件的建立主要依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等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寻求的过程,是设计编写计算机程序,然后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软件的设计是件十分繁重的工作,是应用最优化方法的关键环节和难点。

  我们设计、编写了通用软件,用于建筑幕墙的优化设计。这套软件可用于一维问题、n维问题,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无约束问题、有约束问题,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问题。应用结果表明,软件有以下特点:实用性强、通用性好,收敛速度快、数位稳定性好、计算精确度高,便于操作、效果明显。

  对优化的结果要检查与评价其合理性,对所得到的优化参数要考虑是否需进行调整或圆整,要考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建筑幕墙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对建筑幕墙的要求是,安全可靠,实用美观和经济合理。

  当前,建筑幕墙市场供求不平衡,“粥少僧多”,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有的地方单价已经压得很低,若低价中标,再凭主观臆断降低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将会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

  建筑幕墙作为一种结构,假如过于保守地强调安全可靠,强度储备过大,选用了过大的截面尺寸或者优质材料,就意味着过重的结构重量或材料费用,势必造成成本的加大,材料的浪费,经济上的损失和效益的低下。

  但如果片面地、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甚至偷工减料,就可能使得工程不安全,最终会酿成质量事故。

  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是保障建筑物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的基础和前提,要使建筑能够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就要寻求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协调均衡,在与建筑用户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建筑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打造出实用、审美兼备的建筑物。

  建筑规划,主要是围绕建筑功能的发挥,针对建筑物所处的区位、外形,在综合分析后,使建筑物各项基本功能能够得以保障,从而确保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需求。建筑规划侧重以布局及优化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在建筑规划的原则上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突出强调建筑的各项功能[1]。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规划基础上,借助于建筑技术,调集各类建筑资源,通过在建筑布局及建筑空间营造上进行个性化创造及设计,使建筑物的功能得以扩展丰富,从而凸显出建筑物的美感,取得美观和实用的均衡。衡量建筑设计好坏的指标主要是建筑物用户及建筑行业的认知感受。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可以一分为二看待,首先,建筑规划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本身是建筑设计能够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贯通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桥梁和纽带。建筑设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色彩,而建筑规划的介入,可以起到限制及矫正建筑设计的作用,从而使建筑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用户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求。离开了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在准确性、规范性上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导致的设计变更会对建筑设计成本造成极大损害。其次,建筑设计是建筑规划的有效补充,也是进一步满足建筑需求的重要途径。建筑规划是从整体上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定,涉及到更加具体细致的建筑需求时,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例如,建筑规划侧重对建筑成本及建筑技术加以强调,此时在建筑设计中就应做好建筑成本与建筑技术的协调及管控;而如建筑规划中对建筑物的外观提出了要求,具有明确的规划主题,在跟进建筑设计时,就要在保障建筑物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调动及运用建筑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谋求建筑功能和建筑外观的协调。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取得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完善丰富,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做到资源与成本的节约。现阶段,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协调上面临以下问题及不足:首先,建筑规划更多地交由建筑设计人员完成,建筑设计人员具备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优势,但在建筑规划的全局性考量较为欠缺,极易导致建筑规划科学性不强,反过来损害建筑设计的开展实施。其次,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建筑设计在创新性上不强,建筑设计所采用的手段方法较为单一固定,无法充分彰显建筑物的外观美,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我国城市规划趋同化严重,城市特色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在建筑设计实施中,没有全面参考建筑用户的要求。建筑设计一方面需要建筑设计师发挥其设计特长,在建筑规划的统领下,展开相应的建筑设计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本着建筑物功能及使用需求得以充分施展的原则,做好建筑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沟通交流。从这一环节上看,建筑设计与建筑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化,要对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地位加以强调及突出,在进行建筑规划时,既要立足眼前,又要长远考量,在做好建筑物功能需求的规划布局时,留存足够的设计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建筑设计实施及优化[2]。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趋势及建筑物功能需求的拓展提升加以分析及预测,一方面给建筑设计的介入提供设计空间及设计方向上的便利,使建筑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节约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建筑设计中问题易发点进行分析预防,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策略,提高建筑物的规划及设计质量。建筑规划的基础指导作用的保障及巩固,还要做好建筑规划理念及建筑规划水平的改善及提升,通过对建筑规划知识的掌握及补充,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规划能够与建筑设计达成匹配,最终使建筑物能够取得质量、功能及特色上的统一。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在建筑风格及样式较为统一,从中可以窥见建筑规划基础指导作用的身影,而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对下属五城区及安徽省巢湖市对市区所采取的统一规划建筑色彩的办法,也是建筑规划指导作用的集中体现,也给建筑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思路,凸显出城市独居魅力的建筑风韵。

  建筑的实用功能及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依赖于建筑物的区位选择,布局设计,而建筑物的功能扩展则需要建筑设计的参与及引导,从中体现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一种互通性和互动性。建筑设计在实施中,要在紧密依附建筑规划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布局设计进行统筹优化,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调度建筑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建筑物建筑美感和建筑功能的有机融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互动或交叉渗透中,不断丰富及拓展建筑物的功能表现。例如,现阶段被社会广泛推崇的环保绿色建筑,其可以视为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有效互动的典型,建筑规划中对环保绿色建筑的方位朝向布局进行了明确,而建筑设计则侧重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物的采光、能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多个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从而使建筑物在外观及功能上都达到最佳的居住效果。

  在建筑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协调上,另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的参与,为两者的协调创造条件。在建筑规划中,基于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发挥考虑,应注重保护及利用自然环境,在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达到建筑物功能实用性和建筑物社会审美性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自然环境,在建筑设计上就要力求以新颖独特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凸显出建筑物所处区域的自然及人文特色,给予居住者一种惬意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有机融汇的范例上,浙江省乌镇、江苏省昆山新区在规划设计建筑时,形成的水特色及生态绿地特色,体现出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特征,彰显出了独居风韵的地域魅力。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相辅相成的一种内在关系,在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及协调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应通过建筑规划基础指导地位的明确、建筑设计与建筑规划的交叉渗透、建筑设计,建筑规划与建筑物自然环境的结合等措施来加以改善及化解,使建筑物可以兼具建筑功能及外观审美。

  建筑规划设计对于建筑物整体性设计而言具有基础作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理念已经得到了较高的重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也能够产生一定的节能作用,与当前绿色节能的生态理念相适应,也得到了大众的支持。但节能建筑设计在创新的基础上也需要经历一段试验期,这可能造成建筑物节能属性的不佳,在节能的基础上耗费更多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针对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的优化,提高节能设计实际质量与建筑物节能属性。

  随着资源与能源的利用量不断扩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建筑行业为例,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减少了绿化环境,也造成了土壤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工程用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产生不仅造成自然生态资源的损失,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能够改善这种现状,节能建筑理念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脱颖而出,其不仅是建筑行业的创新,更是自然生态与社会效益平衡中的一种突破。节能建筑理念中,建筑物的节能属性是首要的,以提高建筑物节能属性促进建筑物的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减少资源的利用与浪费,这很好地提高了建筑物节能效果与质量。当前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提出越来越多,这不仅与社会生态需求相适应,也很好地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属性,还需要从节能建筑设计中入手,提高建筑物节能设计质量与实际效果。

  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作为一种创新型设计,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视,在建筑物的功能属性上增加节能属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效果,为社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促进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节能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造成建筑物节能属性难以提高,不利于建筑设计质量的提高。(1)节能建筑设计的节能属性不强。建筑规划设计是对建筑设计整体性进行规划,节能建筑设计在当前理论水平与实际设计专业性上都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一味地以节能二字进行建筑设计,难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属性。例如大量的应用太阳能进行能源收集与利用,这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但若是考虑到建筑物高度与能源利用量之间关系,便能够发现能源的利用量减少效果并不佳,所以在节能建筑设计中,还需要将建筑物节能属性与节能设计相结合,提高节能建筑设计的节能属性,避免节能设计与建筑物需求相脱节。(2)节能建筑设计的资源耗费大。当前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采用节能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物设计确实得到了较多人的认可,但也需要注意到,节能建筑设计与实际需求、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在建筑物设计中,节能材料的应用本身耗费了较多的资源,若是难以达到足够的节能效果,反而会造成资源的耗费过大。例如在地面节能设计中,以保温材料减少暖气的应用,但这种设计理念需要与区域环境相适应,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暖气的使用量是不同的,因此在缺少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节能建筑设计的资源耗费扩大,反而难以形成建筑物节能效果,浪费资源与成本。

  节能建筑设计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其很好地为建筑物的设计形成了节能属性与节能意义,所以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针对节能建筑设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高节能建筑设计的应用效果,为建筑物节能属性提供更多基础支持与保障。(1)节能建筑规划设计的优化与完善。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建筑物的节能属性,为节能建筑进行基础规划与建设设计。首先,需要以区域环境与土地使用情况,对建筑区域的地理环境合理分析,以建筑物的功能性需求进行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从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设计建筑物的高度、宽度等。其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为保障其节能效果,采光、通风与保暖等多种属性需要合理控制与保障,从平面布局中入手,确保建筑空间内能够有穿堂风与日照,这样能够提高建筑物节能属性。最后,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与周围环境形成适应性,以周围环境中的绿化合理设计建筑周边环境,例如在周边绿化较好的地段,建筑物的绿化环境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减少突兀感,可以在屋顶设计绿化植被,不仅能够起到阻热效果,还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空气的流通率。(2)节能建筑设计的细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本身应具有良好的价值属性,为提高建筑物节能属性,还需要从建筑物的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优化设计,以细节设计提高建筑物节能属性能够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首先,在建筑物的外墙设计中,可以通过保温墙设计提高室内保温效果,同时,例如不同的材料还能够形成光反射效果,减少光的辐射透过率。其次,在建筑物的屋顶中,能够以保温、采光、集能等多种属性进行综合性设计。一方面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效果,通过选择蓄热系数较大,密度适宜的隔热层设计,保持室内温度,减少室内能源应用与损耗。另一方面还可以设计太阳能收集板,收集太阳能用于室内能源利用,减少能源的损耗与浪费。在节能建筑设计中,还包括许多方面的细节设计,如地面、门窗的节能设计等,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设计专业性,形成良好的细节规划,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物节能属性与节能质量。(3)节能设计与资源利用相适应。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确实为建筑设计行业形成了很好的发展优势,但也不可忽视在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建筑资源本身的资源耗费便较大,一味重视节能设计,应用节能材料,可能也会造成节能设计与建筑物节能效果不相适应的情况。所以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针对节能建筑设计,需要就其节能效果与建筑物资源耗费,节能属性的提升间关系进行合理把握,针对节能设计超出建筑物节能属性与价值的设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处理,避免盲目节能造成资源耗费扩大的情况出现。

  建筑行业在当前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前景,其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应该为生态效益作出更多的贡献。节能建筑设计理念是生态效益观点下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节能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物节能属性的提高,能够较好地形成建筑节能效果,这对于建筑规划设计而言也极好的形成价值属性。当前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物的节能价值与资源耗费间的平衡效果还不完善,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现状,需要从建筑物节能设计中入手,提高建筑物节能属性,从而进一步保障节能建筑的设计得到优化与完善。

  [1]祁乾龙.绿色建筑评价引导下的重庆生态小区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不仅已经被大众所密切关注,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建筑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通过采用优良环保的建筑材料和科学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建筑的建设,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人与自然上的关系上来说,现代人类的建筑行为已经巨大地破坏到了大自然。建筑所用的钢筋水泥等材料不仅大量地消耗了自然资源,随后带来的碳排放和污染等还使整个生态环境都遭到了破坏。因此,随着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和应用,我们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时,要尽量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来减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理念。就目前的观点和实践来看,在住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根据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运用建筑节能理念来设计建造的住宅建筑,能源消耗要比普通建筑降低大约百分之五十到七十左右。针对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能源紧张问题,大力推进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不仅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而且能为子孙后代节省下大量的资源。

  我国虽然能源蕴藏量丰富,但产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能源总体储备不足,人均占有能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紧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根据目前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极大,其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百分之十上升到如今的将近百分之三十,居于各行业之首。而建筑在使用阶段的能源消耗就要占绝大部分,大概为总消耗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另外,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率还很低。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住宅建筑在整体舒适度方面要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却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巨大的能源消耗比重,必然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建筑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对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要想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不但要从政策入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规范,鼓励和要求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注意积极贯彻和落实各种建筑节能的措施。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始,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施工环节,并决定了最终建筑工程的成果。因此,在进行建筑选址时,要详细考察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能以损害当地的环境为代价进行破坏性建设。在进行建筑的规划时,要通过科学分析,尽量地体现节能理念。比如采用南北向的行列式布局,能够有效给居住空间提供足够的日照、自然通风等条件,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单一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而在进行住宅的整体平面布局设计时,采用外廊式或内廊式结构,开间以及进深,采用的建筑基础类型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经济以及技术问题。比如把房间面积设计成大小不均的模式,有利于空调和暖气的安装。尽量选择在建筑的东西墙上安装窗户,可以保证夏季的通风和冬季的保暖需要。在确定住宅建筑以后,还要合理的为住宅设计优良的外部环境,提升住宅建筑的舒适程度。这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布局建筑环境。比如,想要达到改善环境、防止风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目的,可以在住宅建筑的周围建设绿化带,尽量利用空间种植树木草坪;有条件的还可以修建游泳池,利用水的吸热能力,有效地调节建筑周边的温度。

  在进行建筑的方案设计时,通过充分考虑建筑的形体和方位、朝向等因素,建筑设计师可以对建筑进行整体优化,使建筑能够更好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尽量减少对煤炭和电力资源的依靠,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与此同时,设计时应尽量选择环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实践表明,在有同样要求的建筑条件情况下,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将建筑工程的直接能耗降低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左右。如发达国家的水泥用量就要比我国将近少每平米八十千克左右,每平米的用钢量也比我国低百分之十左右。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尽量让建筑材料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优化建筑资源的配置,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总之,对建筑进行适当的节能规划,不但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能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以及满足人们对美观舒适的要求。所以,如何将各种建筑节能设计策略有效地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在以后的建筑规划设计中必然会有更大的实际需求,值得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大量的研究。

  [1]齐艳芳.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

  [2]伍庆余.建筑设计中的绿色与节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4,(8).

  对于一个由开发体系与环境构成的有机系统的建筑物,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环境的最佳效益。在建筑物中,要充分体现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历史,要保持当地文脉与历史特色。此外,还要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与材料的利用,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的环保性主要表现在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因此,建筑公司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对太阳能、风能等。此外,还要优化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扩建与改造建筑时,把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设计。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始终遵循建筑物的适用性与舒适性原则,考虑人们的健康,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加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因此,绿色建筑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自然照明,保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合理地规划利用每一寸土地,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被提出,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因此,要切合实际地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国家必要建设,或是乡村建设用地时,要全面合理地规划布局,坚持把节约用地这一理念落实到位。在用地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利用劣地、坡地,不占用或是少占用农用耕地。从建筑的角度来讲节约用地,规划建筑用地,就是在建筑活动中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用地,就是要在建筑用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不浪费每一寸土地。从建筑规划设计上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多层建筑的改造与设计,以提高建筑的容积使用率,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从而使城市容量得到增加。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时,最大强度地加强对土地的利用,保证城市环境,提高住宅用地的集中度。在城镇、乡村的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加强对集散地的利用;在进行土地规划时,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加强居民小区周围的绿化建设。在小区中,尽量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同时,可以扩充草坪面积的培植。在住宅小区中,要多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减少水泥砖铺地。

  在对小区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加强对绿色墙体的运用。绿化墙体主要是指外表面覆盖着爬墙植物或者攀藤植物。适合垂直绿化的常见藤本植物有爬山虎、常春藤、凌霄、金银花、扶芳藤等。其中,墙体绿化广泛使用较多的是爬山虎。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布置在向阳的地方有利于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建在避风处可尽量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在南方炎热地区,设计要考虑建筑群、街道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以加强城市不同区域的热交换,促进热量流动释放。

  绿化建筑规划设计是为了做好节能建筑规划设计,节能建筑设计是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最好体现。整体环境规划设计是对建筑设计师综合设计能力的一种考验,在设计建筑时,要尽量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利用大环境来创设一种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从而降低生活对能源的消耗,适应自然规律。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就是要“降低太阳辐射、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所以,建筑节能的设计重点在于朝向和间距。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筑朝向。设计之前首先要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处理好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与主导风向、日照的相互关系。设计师应运用建筑空间构图原理和手法,将住宅、绿化、休闲娱乐区、道路等设施有机组合起来,达到道路、绿地、水面等因素都能为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服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的目的。

  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做为一个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做好建筑规划设计工作。

  [1]陶任重,秦海福.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

  [2]董波.浅谈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魅力中国,2008(27).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市和县级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恢复性建设建筑工程(包括地上、地下、水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管线以及其他工程设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负责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

  县级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辖区城市规划区内建筑规划的管理工作,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六条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实行批前公示制度。下列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前公示:

  (一)火车站、港口、机场、长途汽车站、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场馆、剧院、医院和其他大型的公共建筑及组团以上居住区住宅建筑;

  (四)市和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公示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七条在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范围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管理。

  第八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必须避开地下活动断裂和地下文化遗址丰富的区域。

  第九条新建居住区、成片改造区的各种配套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同步建成。

  新建居住区应当集中规划建设配套商业用房,其单体住宅建筑不得混建商业用房。

  第十条已经按照详细规划建成的居住区内,未经批准调整规划不得新建、扩建任何建筑。

  第十一条建筑物扩建、改建和恢复性建设,涉及结构安全的,建设单位(包括个人,下同)应当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并取得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当保持建筑物新旧部分外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协调。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必须依照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和详细规划或者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建筑设计应当合理利用地形,做好竖向设计。室外工程、建筑小品、绿化、夜景灯光亮化等环境设计应当与建筑设计同时报批。

  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和居住区等,应当按照规定同步设计相应的停车场(库)。

  第十五条设置室外雕塑、建筑小品及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等,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批准的位置、形式、规模和使用期限等要求实施。

  在主干道、商业街、广场及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等场所及其周边地区设置属于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制专业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新建、扩建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将该设施的设计方案与建筑单体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报批。

  第十八条法律、法规规定在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前应当经相关部门同意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相关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审定。

  第十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建筑工程规划审批,应当简化审批程序,将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审批内容、依据、条件、程序、办理期限、结果等向社会公布。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者补正,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条建筑工程的规划选址和布局应当取得《选址意见书》。《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土地使用性质以及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发给《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选址意见书》。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申请用地或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进行建设的,应当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用地位置和界限,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申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延期的,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应当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证件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和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室外环境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三)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图及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审批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手续,持定位报告单、测绘放线图和施工许可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后,方可施工。

  建设单位应当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验线开工。因正当理由不能验线开工的,应当在期满前申请延期,批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逾期未验线开工又未申请延期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和核准的施工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规划审批事项。确需更改的,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五条变更建设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名称的,建设单位应当持相关文件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批后管理,及时查处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的行为。建筑工程验线开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工地现场设置《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建筑工程的平面布局、四至关系等规划审批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建筑工程竣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规划管理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验收不合格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规划验收内容包括:建筑的位置、层数、标高、平面、立面造型、外墙装饰材料和色彩,以及室外环境和设施等全部规划管理的内容和依规划审批要求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设施。

  第二十八条建筑间距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消防、防空、抗震、防灾、卫生等规定,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与住宅(宿舍)、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或者新建、扩建以上被遮挡建筑与原有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必须同时符合日照间距要求。

  第二十九条遮挡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时,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日照间距系数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为:

  (一)遮挡建筑的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六。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点八;

  (二)遮挡建筑的短边与被遮挡建筑相对时,遮挡建筑的高度不超过十二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九;高度在十二米以上不超过十八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八;高度在十八米以上不超过二十四米的,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零点七。其中,被遮挡建筑为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老年休养场所等时,其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一,但都必须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遮挡建筑与被遮挡的学校、托幼园所的活动场地的建筑间距,以场地外缘为准算起。

  第三十条遮挡建筑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或者遮挡建筑无法确定长边、短边的,其与被遮挡建筑的建筑间距按照被遮挡建筑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确定,并应当保证被遮挡建筑在大寒日获得的有效日照时数不少于二小时。

  第三十一条遮挡建筑与被遮挡建筑不平行相对时,其建筑间距以其最近端为准。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均为长边或者短边时,按照相对的长边或者短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分别为长边和短边时,按照长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但长边与被遮挡建筑的相对边夹角大于六十度的,以另一相对边确定日照间距系数。

  第三十二条遮挡建筑的背面有两处以上凸出部位(阳台顶板、雨棚等与房屋檐口齐平的突出物)宽度之和超过十四米且超过建筑总长的三分之一时,应当以该凸出部位外缘为准测量间距。

  第三十三条被遮挡建筑的居室或者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者疗养院、医院病房有两个以上采光面或者两个以上采光窗,以主要采光面或者主要采光窗计算日照间距。

  (二)未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设采光门、窗,擅自变更使用性质或者擅自变更为居室、学校及托幼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和疗养院、医院病房的;

  第三十五条挡土墙、广告牌等构筑物与被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建筑物临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其与用地界线应当有一定距离,与用地界线外的建筑物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分担建筑间距。

  第三十七条临时建筑的建设必须严格控制。确因工程建设和其他特殊需要而建设的,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期限使用。

  第三十八条不得在车行道、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消防通道、建筑物防火间距、绿地和地下埋设管线的区域内修建临时建筑。

  第三十九条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三年,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不得超过一年。

  第四十条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者变相转让。使用期满或者在使用期间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时或者建设临时建筑的目的实现时,使用单位应当拆除,恢复原貌。

  第四十二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检举违反城市建筑规划的行为,有权投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接到的检举、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检举、投诉人。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就涉及其相关利益的建设行为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不得无故拒绝查询人的查询要求。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其中属于商品房建设的,并按照违法建筑面积的商品房价格处以罚款:

  (六)将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地、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教育用地、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和停车场(库)用地改作他用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如雨后春笋般“袭来”。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于县级市,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不可否认,旧城改造对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旧城改造而爆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对我们的旧城改造“工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建筑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地方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为了谋求政绩或者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在旧城改造中往往不考虑建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盲目地增加楼座、加盖楼层,忽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或者是盲目地投入巨资,导致旧城改造工程问题频频出现。实践中,旧城改造首要的就是要做好建筑规划设计,绝对不能单纯的为了“造城”而进行旧城改造,否则,旧城改造就极易“迷失方向”。

  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这就决定了“人”必然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以人为本,开展建筑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住环境、交通便利、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景观环境、空间尺度等要素的影响,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赢民心、顺民意,旧城改造的目标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另外,旧城改造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还必须要考虑到环保与节能规划设计要求,宏观层面,建筑物布局尽量采取常规的南北朝向布置,尽量不要采取“一梯四户”的布局设计;微观层面,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比如,卧室、客厅)的采光要求,控制好开窗面积,这样既能够满足居民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活”能耗。

  “总体控制”是旧城改造中建筑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建筑规划的“总体控制”,旧城改造的预期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总体控制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城市功能分区设计。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一般而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包括居民住宅、商住房、办公房屋等等)、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等,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城市功能分区设计要求,绝对不能为了“增收”而盲目地提升容积率,否则,旧城改造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目前,部分城市旧城改造并不是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是盲目地提升城市的“美观度”,所以建设了一座座高楼,但是,绿化、配套设施、建筑质量、交通规划等配套服务却远远滞后于居民生活需求,严重的甚至于成为一个个“烂尾楼”。(2)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宜人的景观环境设计有助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景观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局部规划设计的“衔接”,确保旧城街区的空间尺度、景观设计等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这就需要将旧城改造的景观规划设计纳入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来,讲景观与建筑物进行整体设计。(3)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配套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是旧城改造中规划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旧城大多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道路交通设计、市政供水排水管网设计等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现有场地条件的限制,这就对建设部门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规划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考虑好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尽量地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居住的满意度。(4)做好建筑物规划与设计。建筑物规划、设计是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旧城改造中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要尽量符合改造区的“特色”,比如,现有的建筑物的风格、建筑外墙颜色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等。在符合城市发展整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能“修建”的尽量不拆除“重建”,能“改建”的尽量不要“扩建”,即使需要扩建、拆除重建的也尽量不要改变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确保现有的历史建筑物以及其它特色建筑物能够被正常使用。另外,旧城改造区域内的建筑物规划、设计,还必须要考虑到与外环境建筑物的“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整座城市建筑“浑然成为一体”,满足居住、审美的“双重”需求。

  旧城改造不是要否定现有的一切,而是应该在综合评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旧城改造。一般情况下,旧城区都不同程度地承载着现代城市“新陈代谢”进程中保持特定的生活习惯、维持原本的文化风格的“功能”。因此,旧城改造在赋予其新的“名片”、更为全面的功能的同时,还必须要保留其固有的、鲜明的“特色”———历史文化、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是这座城市的“品牌代表”,这就要求旧城改造建筑规划设计要注重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尽量保持“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的设计“手法”来规划设计“新城”,达到与现有历史文化、物质遗产相互映衬的目的,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具体的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保护旧城的整体历史格局、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尽量与片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格调”相符。

  [1]刘宣.旧城更新中的规划制度设计与个体产权定义———新加坡牛车水与广州金花街改造对比研究[J].城市规划,2009(08):18-25.

  城市的建筑规划,就是针对城市建筑功能的作用发挥,对建筑物所分布的位置与整体外形进行分析后,以求让建筑物所具备的各项功能可以正常运用,以进一步使建筑物能对人们的使用需求进行满足。城市的建筑规划以建筑物的布局与其功能优化为重要目标,把建筑各项功能的应用做为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建筑理念。其是对各种建筑物间的联系与整体的建筑群形象进行动态与协调解决的关键所在,它是用可持续与生态的观点对城市的历史进行延续与对城市未来进行展望的规划处理。建筑设计是指以建筑规划做为基础,集中各种建筑资源并运用建筑技术,对建筑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做出个性化的设计与创造,以使得建筑物的功能可以更加地丰富与宽泛,体现出建筑物所应具备的美感,达到均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建筑物用户与行业的认知是建筑物设计优劣的衡量标准,建筑设计其实就是对建筑物内功能的一种规划。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属于设计工作,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由于其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所以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加以正确地看待是十分必要的,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如下:(1)设计的目标上的差异城市规划的设计没有确定的目标对象,其会跟随城市的变化与发展做出随时的调整;建筑设计的设计目标有确定性,是依据某项建筑工程的项目而开展的,所有的设计细节都要根据目标进行。(2)设计的任务的差异建筑设计具有客观性的特点,经常会依据建筑施工的需要来对设计方案进行明确处理,并且运用施工图的方式来加以展现;城市的规划需要把很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如:城市整体的经济现状、国家现在的政策等等,其设计工作要依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进行操作。(3)设计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种设计相比,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应该对各方面都进行综合而周全的考虑;而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少些,着重针对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或针对建筑所在的环境进行分析。城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其内在联系可以分开看待。首先,城市的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可以实行的基础与根本,建筑设计本身具有很强的个性与主观色彩。加入建筑规划才能对其有矫正与限制的功效,才可能让建筑设计能够对用户的要求进行满足,也可以使其更符合城市规划的实际要求,如果离开了城市规划,那么建筑设计在规范性与准确性上就会大受影响。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设计变更将会造成其成本上的巨大损失。其次,建筑设计还可以对城市规划进行有效补充。

  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先导,运用规划可以让建筑物构成有机完美的建筑群体,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景观。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把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效协调。

  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城市的规划,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好的规划师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因为其正进行的是一项有预见性的特殊工作,不但要对眼前的需要进行考虑,重要的是要为以后长久的发展留有余地与空间,这样才能使规划出来的建筑物更加有前瞻性,并且拥有拓展性。对要建造的建筑物所可能发生与存在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预见。在设计的进展过程中这种预见会渐渐地变得深化而清晰。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先进的建筑手段,把其他一些专业知识(人文、艺术、美学、及现代工艺、机械、材料等)在设计规划中进行和谐地融合,让其做为完美建筑作品的组成部分而得到充分展现。

  建筑设计还需要对其社会功能进行有效完成,在其设计当中不但要把实用功能体现出来,还要对其社会功能进行重视。不但要对建筑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还要对其外部的环境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是需要符合对建筑的:设备、材料、结构与施工各个要素的要求,才可以对一般的使用功能进行满足。建筑设计不但要对使用的基本功能进行满足,还要进一步地体现出建筑的文化、地域、时代特点与社会的精神,把艺术性与文化性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体现出来,建筑物的特征还可以对该地区的习俗与民族特点进行体现,这也是它的社会功能得以展现的地方。

  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持续发展的理念做为基础的,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越发地显现出来,发展迅速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针对于绿色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舒适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更加重视人体的健康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如果所选材料并没有符合国家所规定的环保需求,长期使用务必会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必然的危害。所以在建筑选材方面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使建筑物材料可以对绿色建筑的最基本需要进行满足,务必要选一些没有公害的建筑材料,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与工作环境。

  对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进行重视。在以前的百余年中,现代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有了颠覆性的变革。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现代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也一定会与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密切地结合。向着多元、复合、人性、互通、生态以及长效的设计方面优化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对城市的功能布局进行有效协调,并且对各种建设进行合理安排与综合的部署,其开始把着重点集中在社会整体平衡,而非单纯的建筑物形态。城市建设大多数还是以很多不相关的个体项目组成的。它最终目标在于采用对城市的空间设计与规划,来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城市这种利用定量、定性图文方式做出的弹性控制方式,是能够对具体的建筑个体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的。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交叉,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个阶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进行城市建筑规划之初要首先解决建筑问题,在做规划的时候要把建筑设计的需求考虑进去,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规划设计进行调整,需要建筑设计对城市的规划进行服从,经过整合调整而达到和谐。同时,还有所需要的知识体系的交叉,甚至需要建筑的设计师来进行规划的设计,因为无论是建筑的规划还是设计最终都会在同一个建筑物中进行最终的统一。

  [1]李庆军.浅谈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M].中国城市经济,2011(25).

  在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城市文化及土地利用情况予以全面的了解,并对城市空间开展详细分析,以便于所给出的设计方案更能够符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各个区域保持统一,为民众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从而促使民众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鉴于此,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城市的整体上考虑,落实规划工作的核心理念,以便于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为民众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而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最为直观、最普遍的产物就是建筑,建筑质量的高低会对民众及整个城市的使用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换而言之,城市建筑设计并不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一部分存在的,而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新旧建筑的有效结合,对于城市空间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还有利于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整个城市朝着健康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2.1建筑设计是确保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协调的重要因素。(1)建筑设计与环境结合,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保证其整体轮廓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就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建筑物的色彩及立面要能够与周围环境及城市的文化素养相符。重视造型设计,对于任何一个建筑来说,其都应该具备自身独特的风格,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契合之外,还应该具备自身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元素,也就说既要保证与城市规划设计整体的协调性,又要对城市规划设计水平进行优化。2.2城市空间人性化。在建筑服务型社会构建过程中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因为对于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且人民群众就是其主要服务对象,所以说,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在各个环节做好城市建筑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如:城市广场、城市园林等建筑可以为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从而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乐趣,那么在开展这些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有效性,从而有利于城市民众生活质量的切实提升。另外,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那么在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用地面积的实用性予以综合的考虑,能保城市空间建设具备人性化的特点。2.3建筑设计制约城市规划设计方向。建筑设计内容涵盖范围多种多样,并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设计,在各种设计内容当中一项重点就是场地的选择与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各个要求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基本要求。作为场地设计的重要产物,建筑物设计到的绿化率、建筑密度、高度等都会对市容市貌产生直观的影响,所以说,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设计具有制约作用,那么在实际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对城市规划发的发展方向予以充分考虑,保证其设计方案满足当前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2.4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座城市民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是整个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住宅对于城市居民生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那么在开展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对住宅设计予以足够的重视,民众日常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住宅,城市中的住宅能够有效的解决民众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民众在生活、娱乐及休闲等多个方面的娱乐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对于住宅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观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从传统的物质文化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这也为我国住宅设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们在空间环境下的需求更加趋向于整体功能价值观及个性需求,这有利于建筑功能价值观及住宅使用率的提升,从而为民众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设计具有双层含义,在与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融合时需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性功能,使得城市规划显得更加的协调与统一。做好建筑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认识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只有当建筑设计充分融合城市规划设计,并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设计出最理想的建筑方案。

  [1]刘雷.浅谈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37):100-101.

  [2]郭啸亚.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8(3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