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布重大规划!将创办国际光影节夜景3种模
2024-01-20 00:49

  上海公布重大规划!将创办国际光影节夜景3种模式切换徐汇滨江、前滩和后滩打造景观新地标近期,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上海市景观照明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1月19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正式公布《规划》。

  先是到2027年,基本形成景观照明总体布局,具体举措和目标包括:持续提升黄浦段45公里岸线公里岸线空间景观照明品质,徐汇滨江、前滩和后滩区域建设成为黄浦江景观照明新地标,建设北外滩中央商务区景观照明,全面建成“一环两高架”景观照明,基本完成城市主中心、重要商圈、“五个新城”中心区已建成区域的景观照明建设。

  届时,核心区域景观照明建成率达到80%以上,重要区域景观照明建成率达到60%以上;节能灯具使用率达到98%以上,集中控制纳控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是到2035年,上海景观照明总体布局全面完成,具体举措和目标包括:主城区景观照明品质实现高质量提升,“五个新城”中心区景观照明建设全面完成。

  届时,核心区域景观照明建成率达到95%以上,重要区域景观照明建成率达到80%以上,数字化智慧照明管控系统建立,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约束机制基本建成,碳排放统计制度基本形成,实现碳达峰。

  《规划》特别提出,将对标国际著名灯光节,定期举办上海国际光影节,宣传上海景观照明建设成果,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形象。到2035年,使上海国际光影节成为国际一流的夜间文化品牌活动。

  “一城”指上海主城区,包括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和虹桥、川沙、宝山、闵行4个主城片区。

  “多‘新’”指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及崇明城桥、金山城区构成的辐射长三角的外围城市群。

  “五带”指黄浦江沿岸、苏州河沿岸、延安高架—世纪大道沿线、内环高架沿线、南北高架沿线。

  “多点”指全市范围内的公共活动中心、主城副中心、新城中心,重要商圈、商业街区以及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枢纽、产业园区节点等。

  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商业文旅价值、市民休闲需求以及景观照明建设强度等因素,上海行政区域划分为景观照明核心区域、重要区域、禁设区域、其他区域,实施分区分类分级规划管控。

  核心区域作为面向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由政府主导推进景观照明建设及更新,将结合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旅游推广等优化灯光启闭时间,丰富灯光场景,彰显上海特色。

  重要区域作为面向全国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由政府引导社会各方,根据区域功能和夜景要素特点有序推进景观照明建设及更新,将统筹夜景形态风貌,引导主城副中心、重要商圈、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旅游景区、重要交通枢纽等差异化呈现景观照明,展现上海的多元魅力。

  禁设区域,即自然(生态)保护区、农业用地、战略预留区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设置景观照明的区域,不得建设景观照明,保护城市暗天空。

  其他区域由社会各方自愿建设景观照明,并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规定,重点在于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照明品质,营造舒适宜人夜间环境,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并非所有区域一直灯火通明。上海核心区域、重要区域及重要单体建(构)筑物的景观照明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常态、节假日、重大活动这3种模式之间切换。

  常态模式下,景观照明设施部分开启,以淡雅、静态灯光展现载体及空间特质。核心区域景观照明设施静态全亮,外滩防汛墙照明开启。

  节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周休息日以及周五)模式下,景观照明设施全部开启,适度使用舒缓的动态变化营造节日气氛。核心区域景观照明设施静态全亮,外滩防汛墙照明及瀑布开启。

  重大活动期间,景观照明设施全部开启,使用动态变化渲染重大活动氛围。外滩万国建筑群、北外滩建筑群、光耀系统景观照明设施开启动态变化,外滩防汛墙照明及瀑布开启颜色变化,媒体立面播放重大活动宣传内容。

  此次公布的《规划》是新版,2017年9月,上海市政府曾批复同意了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上报的《上海市景观照明总体规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发生重大调整,景观照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品质要求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新版《规划》应运而生。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景观管理处处长王辉介绍,相比前一版,《规划》的思路发生了转变,从原先的政府投资为主、中心城为主、建设为主,转向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并重、中心城与新城联动、建设与管理并举。

  《规划》还是我国首部体现多规合一管控、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景观照明规划,强调景观照明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商旅文体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追求政企联动、共建共享的景观照明可持续发展模式。

  记者注意到,《规划》内有大量将景观照明与文旅活动进行深度融合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世界著名夜游城市”。比如,在核心区域举行“点灯仪式”,吸引全球游客体验,打造标志性夜游景点。又比如,选树上海“十佳夜景”、培育夜景5A景区、定期发布“上海光影漫步地图”。主要景色在白天的“落叶不扫”景观道还可借助定制的暖色照明开发夜晚的潜力,为市民游客漫步、赏景营造温馨优雅的氛围。

  景观照明在繁荣城市的同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系统提升公共空间的照明品质,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规划》提出“点亮15分钟社区生活圈”,围绕“24小时活力城市”愿景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以人民生活为关注重心,丰富和连通城市夜空间,提升建成区滨水公共空间、绿道、口袋公园、广场、运动场所等开放空间的照明,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高品质夜间环境。

  活动场地、广场、标志性建筑可设置景观照明互动装置,使用彩光、动态光,满足居民休闲及社区活动需求。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空间的照明安全性及引导性应当强化,尤其要完善夜间标识导引系统。

  综合性公园、重点地区开放性公园可采用智慧化控制方式,设置多种照明模式,根据人流量和公园开闭时间进行动态调整。照明设施不宜采用影响植物生长的附着紧固方式,应当合理控制照射植物的夜间照明时长。

  《规划》还强调景观照明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在设计阶段就要控制能耗,选用高效节能产品,科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措施,并对照明功率密度值进行核算。设计方案应进行干扰光影响的分析评估,注重生态保护和限制光污染。回收阶段,应对废旧照明设备进行分类收集,委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进行利用或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