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宁:九年派驻践行“三牛”精神 深耕广清园
2024-01-15 16:07

  陈达宁:九年派驻践行“三牛”精神 深耕广清园让“荒原成沃野”七月底的一个工作日,广清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以下简称“广清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陈达宁从办公室窗户望出去,附近的企业职工在清幽宁静的休闲公园里漫步,远处园区道路上,车辆较往年日渐增多,一幢幢精装修的公寓楼和高大的现代化厂房在道路两侧不断延伸,带着诸多广州元素的醒目的招牌让人一时有置身广州现代化产业园区的错觉。

  从2014年6月派驻至此,陈达宁在广清产业园工作至今已整整9年,见证了广清产业园从一片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到产业兴旺的综合性现代产业园区的惊人蝶变。走过园区管委会大楼,再次看着“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标语,即将结束派驻任务返回清远高新区的陈达宁感慨万千。

  9年来,他参与了征地拆迁、民事协调、企业筹建、安全生产、国土规划等工作,充分发挥清远本地干部在社会事务协调方面的优势,以实际行动彰显“给予人者多,取于人者寡”的奉献精神,“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的开拓豪情,以及“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协助广州帮扶干部对清远开展产业帮扶,完成了广清产业园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以一份满意的答卷回馈了市委、市政府和清远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他的信任。

  在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上,促进粵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是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环。而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则是其中举足轻重的战略部署。

  2013年,确定广州市全面对口帮扶清远市。2014年6月,广州、清远两市政府签署《共建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框架协议》,作为广清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由广州市对口援建、委托广州开发区主导开发建设的广清产业园在一片荒地中诞生。按照双方约定,清远高新区代表清远市政府筹集资金建设广清产业园。

  彼时还在清远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工作的陈达宁,因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且作风务实、年富力强,被上级“点将”,派到广清产业园,作为清远市和清远高新区代表参与园区筹建工作。

  广清产业园起步区选址在清城区石角镇南部,处于广州、佛山、清远三市交界的偏僻之地。2014年7月中旬,陈达宁第一次踏进广清产业园地界。时至今日,关于初到广清产业园的印象,陈达宁仍觉得历历在目,“没有一座工厂,到处是鱼塘、砖瓦厂,以及一些鸡鸭养殖场和山坡地,放眼望去一片荒芜,完全和工业园区产生不了任何关联。”

  此时,园区不仅没有正式的办公场所,连食堂和宿舍也未配备。最开始,众人的办公室是租赁的一家从事废旧金属拆解的公司办公楼其中两层,三餐则需要从附近的餐馆订购,宿舍也是租用上述公司的员工宿舍,一排排的架子床,广州来的帮扶干部和清远本地干部都挤在其中。

  尽管2014年6月25日,广清产业园正式奠基,但实际上园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是从一年后才开始的。期间,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土地,征收土地涉及广泛的拆迁问题,破局工作首先得从民事协调入手。征地拆迁工作由属地清城区石角镇主导,园区管委会配合。陈达宁作为本土干部,到广清产业园的首要工作就是参与这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

  在陈达宁看来,艰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并不是工作的核心关键。广清产业园犹如一张白纸,可以尽情描绘图案,但同时所有事情均是从零开始,挑战也比比皆是。

  2015年6月8日,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在广清产业园调研时提出,“要进一步加速园区建设,确保在2015年年底前有32个项目落地”。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吹响了广清产业园大规模征拆的号角。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头戴草帽,手持雨伞,脚踩一双雨鞋或防钉鞋,裤兜里揣着手电筒。这是早期陈达宁在广清产业园工作期间的“标配”,靠着这么一身装备,他不分昼夜来往于园区各个工地之间。

  陈达宁还记得,2015年下半年,为推动征地拆迁工作,时任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多次到广清产业园召开现场调研协调会,并组织了市直单位和部门以及清城区的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清远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措施成效明显,广清产业园园区建设的局面被彻底打开。2015年9月,广清产业园开始集中大规模交地,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平整了1200多亩土地,创造了令人震撼的“广清园速度”。

  当年9月9日,广清产业园管委会举行企业落地“百日会战”动员大会暨欧派家居南方基地等四家企业奠基仪式,“确保园区在今年年底前如期完成32个项目落地”的百日会战正式启动。

  百日会战开始后,省直有关单位和部门会以不打招呼的方式前来园区调研,并将园区建设进度直接汇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下,陈达宁更加忙碌了。为了推动企业落地,企业遇到无论大小问题后,陈达宁和其他同事一样必须随叫随到,确保当年32个项目至少厂房建设要达到打桩以上的标准,“建个铁皮房或者一段围墙,这都不算的。”

  “园区建设之初,很多工作想要完成就必须超出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更不要说那些复杂的民事问题,推进起来时间肯定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陈达宁说,开荒阶段最为艰难,基本保持着一周五个工作日有三四天处于加班状态。陈达宁整日在园区最初开发建设的1000亩土地上来回奔波,参与征拆出了如今欧派家居、富强科技等一家家来自广州知名企业最早的建设用地。

  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广清产业园建成广州路、德龙大道和华清大道等多条主干道路,各项配套逐渐完善。2022年,广清产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63.69亿元,同比增长22%。园区累计投(试)产工业企业98家,在建、筹建工业企业约50家,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雏形已经显现,预计2023年园区工业产值可突破200亿元,有望实现三年翻一番的新跨越。

  “现在想想看,那时候大家都是拼命在干,根本不管什么白天和夜晚,企业有需要我们就要开展工作。” 陈达宁说,虽然那时工作很累,但看着一家家工厂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逐步形成了如今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心里还是充满了自豪感。

  最近到处肆虐的超强台风“杜苏芮”让陈达宁想起了2018年9月的台风“山竹”(强台风级)。“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当时正值周末,分管安全生产的陈达宁接到市应急部门关于防台风的通知后,立即与园区其他有关负责人连夜往回赶,研究防范措施。当时,园区在建工地上还有三四百名建筑工人。陈达宁与园区其他同志一道果断组织人员全部转移至管委会大楼。

  幸好动作及时,刚转移完,即刻袭来,尽管道路上众多绿化树木被吹倒,工地上有个别工棚也被吹得东倒西歪,但所幸无人员伤亡。

  这次经历也促使陈达宁引入了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协调能力和自救能力。如今,该安全监管平台还在广清产业园持续发挥作用。

  在广清产业园工作的9年时间里,陈达宁除了财政、建设和招商工作没有分管过,园区其它工作几乎都先后参与了。从一开始的社会事务协调,到企业筹建、安全生产、工信与科技,再到党政办、国土与规划。他的经历涵盖了广清产业园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全面见证了园区从无到有、从大到强。

  虽然分工内容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陈达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长期坚守的集体荣誉感,“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不给清远和高新区的干部丢脸。”

  9年期间,陈达宁经历三轮帮扶共建,结识了三拨来自广州的干部。顶着烈日冒着雨,一起下工地进企业,陈达宁和三拨广州帮扶干部融洽交流、共同工作、携手奋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除了人际关系上的收获外,陈达宁说,在与广州帮扶干部、管委会干部职工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共事期间,学习到了诸多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充实了自己,提升了能力。

  广清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褚大军这样评价:陈达宁同志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兢兢业业,九年如一日,伴随广清园茁壮成长,在企业筹建服务、国土规划、安全生产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很多思路,推动广清产业园从鱼塘荒地成长为产业高地。其他同事也都对他赞誉有加,认为陈达宁工作上认真专注,作风上雷厉风行,具备创新和敬业精神,过去广清产业园每一个成绩的取得和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他的贡献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