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文化月|分论坛:来自上海杰出建筑师
2024-01-08 23:46

  城市更新文化月|分论坛:来自上海杰出建筑师的迎“新”方案1月2日,新年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市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加快推动全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1月7日,新年的首个周日,“第二届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中的10位建筑师共聚“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从执行层面,为这座迎“新”之城,奉上来自杰出建筑师的迎“新”方案。

  国内首个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的文化月——“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于2023年12月12日揭幕,将持续至2024年1月12日,包括“共生•共享•共为-2023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上海张园W4栋)、“甦生•再生•共生-城市更新主题展”(上海张园W7栋)及多场分论坛,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国际钢琴大师郎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在内的多位院士、大师、名人曾出席系列活动。

  作为“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的最后一场分论坛,“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分论坛”由澎湃新闻和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2023年11月,上海市建筑学会公布“第二届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名单,最终当选的23位建筑师是众多“明星级”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者,仅在上海,他们就“筑”入了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城市更新、世博大舞台改扩建工程、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修缮焕新(上海创意创新设计研究院)、上海总商会修缮(宝格丽酒店)、瑞安新天地广场改造等城市更新杰作。

  “澎湃城市更新文化月|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分论坛”由澎湃新闻城市更新项目主理人鲁怡主持,以“守正·迎‘新’”为主题,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斌,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淼,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杨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副总建筑师邹子敬,天华集团副总建筑师、上海天华总建筑师吴欣,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丁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贝诺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公司负责人庞嵚,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万晓宁,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设计总监沈禾共10位“上海杰出中青年建筑师”出席,回应城市更新的时代命题,分享新一年的迎“新”方案。

  正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首届上海市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兼任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北外滩片区更新及总控,南外滩金融中心城市更新项目,豫园二、三期城市更新,外滩城市更新02单元、上海机场城市航站楼改建、上海火车站地区城市更新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今年1月2日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也直接反映了上海市政府对于城市更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华东院响应政策引导,近年来开展了多个更新项目的探索,包括上海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更新、上海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城市更新、黄浦区社区生活圈等重要项目。

  在项目的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城市空间和人是“共生”的关系。从家庭到社区,再从街区到城区,设计的尺度在改变,但不变的是对于人与空间的密切互动的追求。因此,城市更的内涵在于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促进人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

  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例如片区总控这一方法的运用,在上海北外滩核心区项目中,总控整合了城市的行政、交通、建筑、景观等系统资源,可以最大化发挥综合效益。总而言之,城市更新工作是一个在循环中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未来,希望能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注入更多的社会公众资源,便于政府的引导与公众的参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华建集团专业副总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华建集团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四行仓库修缮工程、上海市静安区张园地区保护性综合开发项目、上海历史博物馆、徐家汇体育公园等,蔡淼在上海的知名作品为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场网球中心。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政府会议,按下了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工作的快进键,成为未来整个行业持续发展的主力方向。在此新形势和大背景之下,作为从业者需要及时调整转变,做好充足准备:

  首先需转变思维、统一认知。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行业思维模式需要及时更新统一,才能全力而准确地投入。

  其次对业务架构实时调整。从单一专项板块向全业务链联动发展,调整组织架构,加强策划、规划、建筑、评估等多专业融合共营与集成创新。

  同时需要加快人才培养与技术沉淀。通过“三师联创”试点及在手各类更新项目的技术研究与分享交流,积极培养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建立优秀专业服务团队。

  城市更新不容一蹴而至,需要持续在适应性再生、在地性共生、可持续创新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在新赛道上大放异彩。

  邹子敬,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副总建筑师。

  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高校分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会副会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筹备组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青年设计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徐风)、杨浦滨江绿之丘等,邹子敬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同济大学创意学院大楼。

  城市更新是一个新语境下的老话题。新语境为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开展城市更新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自下而上的发展必然(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人民群众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期盼拥有更舒适安全的居住条件、更便捷高效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和更优美宜人的城乡环境);老话题指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体,本身就是有机生长出来并不断更新着,城市的系统性、多样性、未知性等特点,注定了城市更新是点线面多种边界复合、全生命周期多形式交织、非线性思维主导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城市更新工作需要跨行业协同和行业技术的集成。新阶段“城市更新行动”中的城市更新将更加复杂、更为综合,深度和难度更大,更加关注城市的公益性和公正性,更加关注生态宜居环境,更加关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城市更新工作需要对城市进行综合体检,需要经济策划、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多专业的集成参与,同时需要政府、民众、专家、企业、利益相关方等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在服务模式上,城市更新勘察设计需要突破传统规划建筑领域的设计专业边界,探索“设计+”的新模式应对城市更新的新命题,打造统一整合的、跨专业跨领域的集成化的城市更新服务体系。

  城市更新工作需要更加关注城市里的“隐性”需求。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的设计师有责任牢记:除在场出现的各环节决策者以外,许多其他角色将影响设计的结果,如使用者、经营者及运维人员将会修改甚至根本颠倒原始设计意图。关键性角色需要控制这些空间的利益方和维护因空间改变而受损害的人们,正如凯文林奇所说,“设计师有责任揭示潜在的需求和可能性,有责任为未来和还未出现的使用者说话”。

  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亚洲建筑师协会更新保护类项目金奖。现任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人居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宋城演艺·世博大舞台改扩建工程、虹桥机场大礼堂修缮工程、虹桥老宅(迎宾三路298号)修缮工程、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修缮工程、基督教圣三一堂修缮工程、上海世博会特钢大舞台改造工程等。

  在全社会规模的城市更新工作即将迎来高潮的时候,要先努力更新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思考是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其中包括认清更新的整体社会愿景,梳理出所处行业真正的更新问题所在,明确自身的能力定位,看准日常工作的落实方向,最后才是提出可能行之有效的新方案。

  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具体行动目标来讲,在城市更新的大环境中体现出国企担当、落实好“人民城市〞理念是最核心的内容。分解到技术发展上,则要紧扣减碳、数智化、工业化这些行业导向,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实施。城市更新是对既有城市环境的扰动和利益再平衡,需要在新与旧之间谨慎地选择和谋划。在技术上一定要做到创新不扰民、出力不添乱,让那些被更新的与城市历史相关的人、建筑、环境能够满怀记忆、重装上阵,真正体面、有尊严地走向未来。

  同济大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RIBA Chartered Architect)、上海市建筑学会青年设计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瑞安新天地广场改造、长宁妇幼保健医院改造、上海1933九龙宾馆改造(索菲特)等。

  2024年,上海城市更新更上一层楼,如何在有限的历史遗产资源中更好地演绎城市更新是身为一位建筑师有责任去思考的问题。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多样性和凝聚力的源泉。在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的城市更新中,城市的价值不仅仅是土地的价值,还有对其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场所精神的延续。设计师应兼顾城市空间、生活方式、场所精神、集体记忆等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集成式转型,将城市更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整合,有序推进,有机演进,重塑生活场景和城市记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城市环境的原真性和连续性。当然,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会注入一些新元素、新技术、新科技到城市中,来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但这种加入并非随意而为,而必须是谨慎地、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入。甚至在某些地方,应当留白,给城市留下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空间的同构,把历史融入现实,这样的城市更新,才是有机的、可持续的。对待城市更新,建筑师要把自己放得渺小一些,每一代人都可以留下一些印记,秉持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给下一代建筑师留一些空间去发挥。

  接下来1-2年,天华将有多个上海的城市更新项目和大家见面,比如外滩嘉里中心城市改造、瑞安太平桥122地块等。今年3月天华也计划开展城市更新相关主题论坛,未来天华将继续深耕城市更新领域,以设计引领生活方式,助力城市发展。

  建筑作品多次发表于国内外重要建筑期刊,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等奖项。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世界技能博物馆。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关注公共建筑、既有建筑改造、文化遗址保护以及乡村聚落更新。

  中国大中城市的建设已经告别大拆大建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精细化的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正成为大势所趋。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她的城市建设导向也历来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新年伊始,上海市召开的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可说是深谋远虑,这是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是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惠及普通民众的重大举措。对建筑师群体来说,也对固有的工作方式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要以更深沉的态度、更接地气的设计去细密织补每一块城市肌理,以精准“针灸”的方式去塑造小而美的城市新活力点,以机能活化的策略去融通一处处城市角落,以空间再生的理念去保护、激活每一处城市遗产。可以相信,城市更新的深入实施将造福每一位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二届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青年建筑师,作品先后获得国际Architizer A+ Awards、中勘协与上勘协的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各类奖项。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改扩建、上海岳阳医院门诊楼改扩建等。

  从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可以深刻认识到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认识到设计师的角色和要求的转变。

  设计师需要更注重城市空间内容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从纯粹的物理空间层面转向社会学意义上更深层次的内涵。需要思考谋求一套新的空间生产逻辑,对城市、土地、产业、人群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认知,探寻新的城市更新策略和经济增长模式。

  设计师也需要更关注人及其需求,关注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背景,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回归市民的日常幸福感。所以,城市更新的本质是重塑日常生活。设计师并不是想当然地设计一个新的区域,并且想象其中发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将更新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回应市民的诉求,让旧的区域有新的东西发生,让新的区域有旧的生活习惯。让城市空间既具备时尚感和时代性,引领潮流,也充满烟火气,创造高品质生活。

  作为设计师,当然希望可以与各界共同探索城市更新的未来,让城市在更新中回归市民的日常,创造市民的相聚相遇,共同创建人民城市的美好未来。

  入选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发起的2020-2022 RIBA中国百位建筑师计划(China Architect 100 Programe)。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徐汇区第六百货及太平洋百货片区更新、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光明集团摩士达商厦及办公楼片区更新、上海黄浦金陵东路片区概念规划。

  城市更新是系统性提升城市效率、城市空间、品质、能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就是要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效率,这个认知已经逐渐超越了建设领域这个单一范围,慢慢成为全民共识和政策导向。因此城市更新也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参与者也在更加广泛,大家也会以各自的视角重新协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共同为建设提高幸福指数的城市空间而努力。

  作为建筑师,在参与城市更新时,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以外,在思维维度上也需要有更大的包容能力、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在不同的阶段,要能准确的判断和抓住主要矛盾,因为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阶段经常是要主次矛盾互换的,要抓大放小,并且会以从城市管理者,运营者,使用者等不同角色、不同视角出发,去发现最本质的问题并解决它。同时,要转变节奏,打破惯性思维,有破有立,保持耐心,并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更迭,努力抓准时代脉搏,利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并保持一种良性的循环。

  现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理事,先后担任深圳大学,东南大学校外导师。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总商会修缮(宝格丽酒店)、美丰大楼室内设计、五角场万达广场改造、新场一尺花园等。

  新年伊始,上海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这是上海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建筑师,特别是一名上海执业建筑师,肯定会全力以赴,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这场关乎上海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活动中来。

  上海联创这些年来持续完成多项城市更新案例:外滩源、苏河湾、五角场、新场古镇……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都有留下的作品。今后会继续贡献力量,把上海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未来,上海联创在城市更新领域将加大力度、深化布局、持续投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观,认真思考城市更新和建筑功能的发展趋势,以更为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对待城市发展和都市更新。

  东南大学和香港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会员、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会员、AIA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讲师。在上海的城市更新作品为上海市外滩街道“一街一路”项目北山街区更新、上海华谊万创·新所、上海哈密路红坊166等。

  城市更新的机遇既来自未来(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成本优化及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所产生的新要求,也来自城市竞争力和活力提升的需求。无论是街区更新还是历史文化风貌复兴,其面临的问题总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城市发展,又要考虑产业导入,还要解决民生问题,设计师如何仅凭个人经验来判断所做的设计是不是居民想要的呢?只能试图从实践中去解决每一项内容的公共性问题。每个城市更新项目都是一次显示社会公正和修正此前的分配不均的机会,所有的城市再生项目,都应该被放回城市环境中。每一次城市更新都是一次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机会,如何更好地分配资源,以触发城市产业和城市文化的发展,这是时代给予的挑战和机会,也是设计师在未来不同维度的城市更新项目中需要坚守的设计目标。